9月5日,由陕西省工商联指导、大唐西市博物馆主办的“人民昌、中国强”汉镜鉴赏会在大唐西市博物馆举办。迄今全国唯一铸有“人民昌、中国强”铭文的汉代国宝级铜镜会上惊艳亮相。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吴铁出席活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线上致辞,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会长、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作主题交流发言。
深挖一枚铜镜的价值
据大唐西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民昌、中国强”汉铜镜的面世,传递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追求。
“‘人民昌、中国强’的寓意,正好印证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镜上‘中国强’的铭文内涵独特,寓意深刻,让这面铜镜拥有了无与伦比的独特价值和文化意蕴。”吴铁表示,深入挖掘铜镜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应用价值、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民昌、中国强’铜镜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反映了汉代中国人的文明观,体现了国家与人民命运相连的家国情怀。”谭平如是说。
让文物“活”起来
“这枚汉代铜镜的问世,希望能够增强我们战胜风险的底气,提升我们挑战困难的信心,为真正实现‘人民昌’和‘中国强’汇聚精神力量,激发出奋斗豪情。”吕建中表示。
近年来,民营文化企业在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日益提高和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持续提升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民营企业自身特点与独特优势也日益凸显。
记者获悉,大唐西市集团在隋唐丝路起点——长安城西市遗址之上创建的大唐西市博物馆,每年接待海内外观众近百万人次。作为中国首家获评的非国有“国家一级博物馆”,目前已成为民营资本保护文化遗产,“让文物活起来”优秀范例。20000余件包含西市遗址的出土文物、20多年来的精藏文物,让唐代丝路贸易和唐人市井生活今天依然可以“活”在我们身边。
吕建中认为,要“在保护中传承,科技赋能、智慧助力,使文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利用5G、3D、AR、VR、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技术,做好文物价值挖掘,从而提升文物的利用水平。以大唐西市博物馆为例,其全面创建的“VR互动式线上博物馆”,使用三维技术构建数字史馆模型,通过虚拟展现馆内场景和分区展陈,打破了博物馆展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现文物实物,形成了逼真的3D互动史馆环境。
记者从陕西省工商联了解到,作为优秀民营文化企业的代表之一,大唐西市集团在发展文化产业、开展文化保护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企业构建“文化产业多业并举、文化事业协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引领”发展格局,“以商养文、以文促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双轮驱动理念以及“文物保护传承、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三位一体、互促共荣发展模式,均在全国尤其在行业专业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和带动作用。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大唐西市集团目前形成的以陕西、湖南、河南、海南和香港为基地的产业集群,覆盖文产、文博、金融、旅游、会展、科技、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业务场景应用,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吴铁表示,民营企业要自觉提升社会责任感,“紧抓政策机遇,深挖市场潜力,关注社会效益”。既要重视文化经济价值,也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社会价值。要与相关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交流,“讲真话、诉实情”,共同推动形成良好营商环境,通过开发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产品,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据悉,大唐西市博物馆将在相关单位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入挖掘“人民昌、中国强”汉镜中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展开学术研究和相关文创产品的孵化,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民营企业的情怀和力量。(记者刘可通讯员陈立颖实习生乔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