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华为通过内外部喊话,喝止余承东造车,闹得很大。一公司内部路线分歧,要公开对外互相“叫阵”解决,在中国公司史上也算罕见。任正非有度量,余承东有胆量,这样的“君臣”配置,真不是一般公司能有的。
有人看到是分歧,我看到的是可贵,华为不愧是一家伟大公司。是否造车这件事情,任正非有自己的立场,余承东有自己的委屈,都是对的,但是我更支持任正非。
“大嘴”余承东最该向任正非学的,是“认怂”、示弱。
(资料图片)
从我亲美、我用iPhone等一系列表态,任正非是个极其会调整姿态的人,有坚韧的一面,也有“做低伏小”的能力。
余承东是硬仗出来,但问题就在于他太硬,靠硬成功多了,有了路径依赖。华为手机被余承东有意无意塑造成了“民族品牌”,对于公众这是正资产,对做生意不一定是。用不用华为,成为一种“政治正确”,所以有些领域华为没了朋友。
华为不仅要帮企业 “造好车”,还要帮其 “卖好车”。“不仅扶上马、送一程,还要全程参与,深度赋能。”
包括进入汽车行业,余承东也依然如故,上述这些表述以及其他指点江山的言论,侵略性太强,少了敬畏。
这点很像过去的阿里,甚至类似“赋能”这样的表述都是一样的,太想教别人做人了。结果曾经靠互联网占据的舆论优势,后面开始反噬阿里。
强硬的余承东,不能让任何车企放心!
上汽真是怕灵魂给别人么?为什么能够和Momenta、地平线、小马智行合作,就不和华为合作?懂得都懂。
往产业链走,被拒之门外,任正非又堵死了造车路,大嘴余承东是很难,但也是咎由自取。自己到底是造车还是做产业链,立场不坚定。放到外界车企朋友圈看,绝对“不造车”,就是造车。余承东的失败,其实是“自我验证”——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了。
别人怎么敢给你信任?有人说,三星也做手机、也做屏幕,但是没人怕三星卡脖子,因为还有康宁。和华为合作,被大包大揽,你还有机会自己选择?
这一点,余承东应该学学大疆。同样为车企提供全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大疆车载,靠便宜的报价和低姿态合作,拿到上汽通用五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比亚迪。
造车这个选择,余承东偷懒了。造车不像彼时的智能手机,利益格局没那么好打破。余承东渴望成功,所以就选择了一条容易走但不合适的路。
这条路断绝了华为吃市场红利的机会,还容易把自己带进坑里。因为,事到如今,真正造车不赔钱的新势力,还真没有呢。明明可以做服务淘金潮的“送水人”,非得自己下场淘金。
别说任正非没给余承东机会!“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做决策”,这一点任正非是做到的。
之前,余承东其实已经有不少“阳奉阴违”的宣传策略,但任正非还是忍住了:第一批问界M5,车尾左边写的是“金康赛力斯”,右边是“问界M5”;第二批的左边变成了“赛力斯”,右边是“问界M5”。
直到今年3月份,右边变成了“华为问界M5”。这个容忍的灰度,才被华为自己捅破了。据说,要不是任正非按住了,上海车展可能就叫“华为AITO”了。
这么干,这和车企撕破的脸,就没办法缝回去了。所以,任正非必须动手了。而另一个层面,任正非不再纵容,或许和问界的颓势有关系。
造车这一块,经过一年多试错,余承东已经被阶段性验证为不行了。
去年,问界势头还不错。但今年,传统车企降级,再加上特斯拉降价和理想的阻击,问界真不行。问界在2月份和3月份的销量已经降到了3000多台,而目标是月销两万。可以降价,余承东禁得住赔钱么,任正非能容忍吗?
和过往的鲁莽不一样,余承东铤而走险,绑定华为品牌,不是锦上添花,是颓势下的豪赌——这一把,压上华为品牌,把造车的路蹚出来。作为华为的最高领袖,任正非或许无法忍受这种对华为品牌的透支。
“不支持余承东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任正非)”“再有不同意见,可调离岗位”,这次,余承东得不到这样的支持了。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未来三年艰难时期,华为一切业务的出发点都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上来”。
余承东,应该多向自己的老板学习,做一个弱者,不要眼里只有“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