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资料图片)

中国机场,正在快速回暖。

根据媒体报道,春节假期,上海机场客流量同比增长74.5%,高峰日客流量超过25万人次;白云机场接送旅客超百万人次,其中,国内客流快速回升,日均进出港旅客14.12万人次,同比增长83.07%,已恢复到2019年春运同期水平。

出行放开,航空业复苏,最近几年深受疫情困扰的机场,正在迎来重要的行业拐点,更重要的,是优质机场短期业绩反转的潜力和长期持续成长的价值。

北上广深四大民航机场,谁会率先起飞?

其实2022年第三季度,上市机场的运营数据相比2季度已经出现环比改善。

旅客吞吐量方面,深圳机场环比增长了34%,白云机场增长了148%,上海机场增长高达1526%;起降架次方面,深圳机场环比增长16%,白云机场增长了92%,上海机场增长了221%。三季度国际旅客出现大幅反弹,让之前大受影响的上海机场爆发出更强的短期弹性。

从长期来看,我国航空业的渗透率还有大幅提高的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还有超过10亿的人口没有坐过飞机,航空业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事实上,我国机票实行的是弹性化定价,淡季时价格非常亲民,甚至远远低于固定票制的高铁。

作为航空服务业,机场显著受益于我国航空业持续繁荣的大趋势,特别是流量增长带来的非航收入增长,更为机场未来业绩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

疫情时期,海南离岛免税大幅加码,特别在箱包、手表、珠宝首饰热门品类大幅扩充,国人在境内免税店购物的习惯继续强化。

预计后疫情时代,机场出入境免税市场的额度和品类会有较大规模放松,其中消费外流最为严重的箱包、手表、珠宝首饰等高端奢侈品领域将得到明显增强。

对于优质机场的流量价值,张坤曾经在点评上海机场时有过深刻论述:它本质就是一个微信,把所有的基础设施、跑道建好之后,就是一个基础平台,这个平台上的所有流量都可以变现,变现的形式可以是商业,也可以是广告。

他进一步解释机场流量的价值:第一,它的流量是独享的,没有人跟它竞争。第二,它的流量是零成本的,甚至是负成本的。第三,它的流量是被筛选过的,而且是在封闭的空间之内,乘客没法走,流量变现的单客价值是很大的。这种流量价值,对于任何一个变现方都是极其具有吸引力的。

张坤的流量说,不仅适用于上海机场,同样适用于其他优质机场。

如果说中国上市航空公司是国航、东航和南航三强鼎立,上市机场则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

上海机场的一枝独秀,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旅客结构。

比起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的互相分流,白云机场和深圳机场乃至香港机场的互相分流,上海机场身处中国最富庶的长三角地域,几乎独占了该黄金区域的优质客流。

以2015年-2019年数据来看,上海机场的国际旅客一直接近50%左右,而首都机场和白云机场不到30%,深圳机场更是不到10%。

更重要的是,上海机场的国际航班主要面向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高端商务旅客较多,而深圳和白云机场的国际航班主要面向东南亚等国,国际旅客的消费能力比上海机场有较大差距。

作为A股市场著名大白马,上海机场的盈利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几家机场。数量更为庞大的优质客流,以及市场化定价的非航收入,成为上海机场业绩胜出的重要保证。

但上海机场并非没有压力,因为其他机场的国际旅客人数也在不断成长,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竞争无处不在。

疫情前的2017年-2019年,深圳机场的国际航线旅客增速连续3年超过30%,远高于同期上海机场平均7.24%的增速水平。

根据深圳市的规划,深圳机场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将超过7000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近40%,其中国际旅客的吞吐量将超过1000万人,比2019年增长近1倍。

2016年至2019年,白云机场国际旅客量从1352万人次提升至1871万人次,年均增速11.5%,同样高于上海机场。

四大机场中,最大变数的可能是首都机场。

这家中国旅客流量最高的机场,最近几年在资本市场一直不受待见,市值低入尘埃。除了大兴机场对客源的分流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首都机场集团会从上市公司分流部分利润,最典型的就是免税扣点的分成,严重拉低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从长远来看,大兴分流了部分客源后,首都机场凭借更靠近市中心的地理优势,未来国际旅客占比可能会有较大提高。流量结构的变化,或许会让首都机场的未来业绩出现较大改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海机场并非止步不前。公司目前已经吸收合并上海虹桥机场,成为国内第一家有着两大国际机场的上市公司。两家机场合并之后,凭借流量互补和资源共享,上市公司的业绩规模无疑会继续做大。

从短期复苏弹性和长期成长确定性来看,受疫情影响最深的上海机场,无疑仍是国内最有优势的机场,没有之一。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