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王莹岭

截至11月2日,31省份前三季度GDP已全部出炉。


(资料图片)

据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我国GDP为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时代财经统计发现,31省份中有18省份跑赢全国增速,13省份低于全国增速。其中,山西实现同比增长5.3%,排名第一,福建和江西分别同比增长5.2%、5%,排在第二、第三位。

按照GDP总量排序,今年前三季度冲入前十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安徽。

安徽省离十强或就差“临门一脚”。

事实上,早在2021年前三季度,安徽省GDP均超过上海,位列第十,而全年总量却被上海反超,位列全国第11。而今年能否挺进全年GDP十强,就看最后一季度。

“今年进前10应该问题不大。”11月2日,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仁发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安徽以制造业发展为重要支撑,发展持续性、经济韧性都是较好的。”

工业无疑是安徽最大亮点

2010年以来,安徽省经济稳步增长,全年GDP总量也从排名14逐步升至11,站在晋级十强的门口。2021年,GDP首次迈入四万亿大关,是2010年的3倍多。

安徽省近十年GDP概况

就2022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安徽省统计局10月1日发布报告称,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省上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举措,全省经济企稳回升,发展势头逐步向好。

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分产业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分别占43.3%与50.7%,实现了4.1%与2.5%的增长。

其中,工业无疑是最大亮点。前三季度,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居长三角首位,尤其是光纤、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29.5倍、92.2%和76.2%。

服务业方面,安徽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和7.1%。研发与设计服务、电子商务支持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商务服务分别增长70.8%、47.6%、27.4%和26.4%。

在杨仁发看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安徽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也为安徽经济带来韧性,“比如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安徽这些年在这方面的发展,在全国处于较前的位置。”

据安徽省科学技术厅,2022年1-9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累计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4.4%;累计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8.7%。其中能源与新能源、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汽车和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势头较快,增加值同比增29%、16.5%和8.7%。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汽车(安徽)公司、蔚来汽车中国总部,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等众多新能源车企落户安徽。

蔚来中国总部,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图源:蔚来官网)

除此之外,安徽省拥有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电科38所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在科技创新力方面居全国前列。

杨仁发告诉时代财经,“2016年以前,中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很多成果,有相当一部分的孵化和投产落到了江苏、上海,而现在更多地会在安徽本地落地。”

安徽证监局发布的上市公司名录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安徽辖区共有A股上市公司151家,时代财经梳理发现,大多行业为制造业中的基础化工、基础设备、电子、计算机等。

区域协调,绕不开的难题

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安徽绕不开的难题。

从地理位置上看,长江和淮河,将安徽分为皖北、皖中(又称江淮)、皖南三块区域。从区位发展来看,安徽内部的区域发展格局,除处于皖中的合肥外,整体呈现出南优于北,东优于西,东南优于西北的情况。

2021年,地处皖中的省会城市合肥创造了11412.8亿的GDP,跻身“万亿俱乐部”。目前,安徽省16市中,经济体量超过3000亿元的地市,除合肥外,也只有芜湖、滁州、阜阳三市。

2021年安徽省各地市GDP数据

从上市公司的分布上,也可窥见一斑。

据深水财经社,截至9月30日,合肥共有A股上市公司73家,远远超过其他地级市。紧随其后的是芜湖,拥有17家A股上市公司。总体上,安徽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皖南地区,除省会合肥汇聚了多数上市公司外,芜湖、滁州、马鞍山、宣城也有多家上市公司。皖北地区,除蚌埠有8家上市公司外,阜阳、亳州两地仅一家上市公司。整体来看,皖北地区上市企业数量以及市值与皖南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杨仁发对时代财经表示,安徽在发展质量和区域协调上和全国前列还是有差距的,但近年来在逐步改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首位度的逐渐提升,才会产生带动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目前合肥带动滁州、马鞍山等城市发展的效果较好,特别是滁州,近些年在16市的位次上升较大。”

据安徽省发改委,目前安徽省被划分为“一圈五区”六大区域板块,分别为合肥都市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地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同时,针对发展较弱的皖北地区,2021年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江浙沪8个强市、区定向对接帮扶皖北八市。

此前,在2017年,皖北五市(亳州、宿州、阜阳、淮北、蚌埠)就被纳入中原城市群,与河南加强豫皖交界地区城市间经济协作。

由此可见,安徽正发挥着其“左右逢源”的独特区位优势。

杨仁发告诉时代财经,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安徽受益颇多。“安徽现在很多的政策,尤其是营商环境方面,都是跟江苏和浙江、上海看齐的。各个职能部门会相应地调研学习江浙沪的政策,回来再一一对比分析。”

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胡艳于2021年在《将安徽打造成为“东中一体”协调发展带战略支点》中指出,安徽应联动长三角地区和中部地区,将安徽打造成为“东中一体”协调发展带战略支点,畅通区域间生产、投资、流通、进出口等各环节。

“如果今年GDP总量进了前十,这会是安徽省的一个里程碑。”杨仁发对时代财经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