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币加剧震荡之下,监管部门再度发布重要举措。
(资料图片)
10月25日,央行、外汇局宣布,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
这意味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外债额度将有所提高。
大家不妨将宏观审慎参数视为一个“调节器”。根据跨境融资水平与宏观经济热度、整体偿债能力和国际收支状况,这个“调节器”可以上下浮动,以控制杠杆率和货币错配风险。
那么现在上调这一参数有哪些益处?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一则可以便利境内机构跨境融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二则有利于境外资金流入,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带动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便利境内机构跨境融资
我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始于2016年,当时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规定建立宏观审慎规则下基于微观主体资本或净资产的跨境融资约束机制。
具体来看,根据相关规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由微观主体的资本或净资产、杠杆率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因素共同决定,即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据市场人士介绍,当前跨境融资杠杆率:企业为2;非银金融机构为1;大部分银行为0.8。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意味着企业外债上限由原来净资产的2倍提高至2.5倍,银行外债上限则由0.8倍提高至1倍。
此次上调之后,将重新放宽境内机构跨境融资的限制。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表示,这一参数上调,意味着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相应提高,合理扩大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合理利用外资空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便利境内机构和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融资能力。
但也有观点认为,随着外债规模扩大,或导致境内机构和企业整体外债率略有上升。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目前,我国外债规模和结构合理,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这在数据上也有印证。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末发布的2022年6月末中国全口径外债数据,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6360亿美元,较2022年3月末下降742亿美元,降幅3%。
周茂华也表示,从我国外债负债率、外债币种、期限结构、中长期外债占比等指标看,我国外债风险整体可控,外债结构逐步优化。
曾经的系数上调与下调背景
这次调节的情况大致如此。大家要问了,那过去,在什么情况下,“调节器”也曾上下调整过?“愉见财经”就此整理了前一次的“上调”与“下调”动作及其原因。
上一次该系数的上调是在2020年3月,主要是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也是央行首次调整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调整幅度和此次相同,均是由1上调至1.25。
央行、外汇局当时曾发文称,政策调整后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相应提高,将有助于便利境内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但随后,为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调节外汇资产负债结构,央行、外汇局于2020年12月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并表示金融机构应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之后,在2021年1月,央行、外汇局又将企业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25下调至1。至此,全口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回归到1。
助力人民币汇率稳定
除了扩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外债额度外,此次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更多被视为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重要举措之一。
10月下旬以来,受中美利差倒挂幅度扩大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出现脱离美元走势的较快贬值苗头,稳汇率需求增加。
最新数据显示,10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668元,较上一交易日(10月24日)的7.1230元下调438个基点,中间价贬值至2008年2月15日以来最低;截至当日下午16:30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报7.3085,较上一交易日跌475个基点。
“此项措施的政策目标与9月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一致,防止汇率大起大落。”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和现汇市场人民币贬值压力,更重要的是进一步释放了稳汇率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避免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预期过度聚集。
周茂华也表示,在这一政策下,由于跨境资金流入,美元等资金供给增加,有助于平稳外汇市场供求,稳定市场预期,引导企业回归汇率中性,避免投机和市场波动潜在风险。
展望后市,有分析称,未来两个月,美联储大概率会保持较快加息节奏,将对强势美元构成支撑,也意味着短期内中美利差倒挂局面还可能进一步加剧,人民币或还存在一定贬值压力。
对此,王青表示,若后期汇市波动风险增加,监管层还可能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应对:
- 加大在香港市场的央票发行规模,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遏制离岸人民币贬值势头;
- 调低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控制资本流出;
- 正式宣布重启逆周期因子;
- 另外,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也还有一定下调空间。
不过,他同时提及,当前国内经济已进入较为稳定的回升过程,我国经常项目将保持较大规模顺差局面,加之稳汇率在货币政策权衡中的比重上升,预计年底前人民币会保持与美元类似幅度的反向波动格局,单边贬值的风险可控。“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稳汇率的焦点不是守住某一固定点位,导致人民币跟进美元兑其他货币持续升值,而是保持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基本稳定,稳定汇市预期。”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此前也强调,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一种常态,不会出现“单边市”。“合理均衡、基本稳定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我们也有实力支撑,我觉得不会出事,也不允许出事。”
另外,监管部门在25日晚间齐发文,均强调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央行、外汇局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的恢复势头日益明显,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贸易顺差有望保持高位,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银保监会表示,人民币长期走强的趋势不会改变,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巨额的对外投资净资产,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稳步转型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保持稳定运行的良好基础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