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基》 霞路/作者

为什么基金投资看起来十分容易,但是实际上想要通过投资基金赚到理想的收益却比较难?很多时候其实是投资者不自觉的非理性行为在捣乱。不少投资者因为缺少对金融市场的认识和投资常识,在基金市场的投资中缺乏自信,从而逐渐不自觉地养成了不少非理性的投资行为,比如羊群效应、处置效应和过度自信等。这些非理性投资行为在无形中影响了投资的收益,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些非理性的投资行为有哪些,以及怎样克服它们吧。

一、羊群效应——随波逐流


(相关资料图)

羊群效应即从众心理。在自然界中,我们常常能听到“领头羊”之类的词语,在野外,单一个体想要在自然选择中生存下去,关键的是要与族群保持一致行动,服从族群首领的命令,一旦在野外落单,很容易就会被捕食者捕获。这一现象在人类的金融领域中同样存在——个体不自觉地服从集体、在行动上选择与集体保持一致,这样不自觉的行为往往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安全感。

不少投资者因为缺少对金融市场的认识和投资常识,在市场波动时往往缺乏信心,并因此产生恐惧心理。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或舆论的影响,从而简单地模仿他人,慢慢养成了跟随集体的习惯,久而久之,便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基金市场中,羊群效应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投资者盲目地追随某一明星基金经理。

克服从众心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形成独立自主的投资习惯。通过学习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和投资常识,可以培养一定的投资研究能力,在投资中形成自己独有的见解和方法论。只有对一个投资品种形成了独立、完整的认知之后,我们才能在投资实践中有主见,才能避免被市场的情绪起伏所裹挟,避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二、过度自信——“我是对的”

比从众心理更可怕的是过度自信。因为人很难正确评估自己,时常夸大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认知的准确性与正确性上容易高估自己,形成过度自信的心理。在投资理财领域,过度自信常常表现为高估投资价值、不听劝告、固执己见、忽视风险控制等。

举个例子,当投资者对一个投资机会自信满满时,可能就听不进去任何相反的认知与反对的意见了,甚至会把这种反对当作是对自己的否定。严重的时候,投资者在过度自信心理的驱动下甚至可以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关闭自己的其他感知器官,陷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信息茧房中,无法自拔。

在投资时,为了减少过度自信对我们的伤害,我们应该要对市场保持尊重,要保持开放兼容的投资胸怀,兼听则明,不以自身的好恶来判断市场,要坚持对投资标的进行深度研究。对市场多一分敬畏,我们就少一分膨胀、多一分理性

三、锚定心理——过度关注价格

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物进行定量评估时,会将某些特定的数值作为重要的对比指标,时间长了之后在认识事物和做出决策时会被指标所束缚,这种现象就是锚定心理。在基金投资领域,锚定心理一般会表现为过度关注价格:一种是盯住某个低价,当基金的价格高于这个价格时,投资者就怕高价买入后跌回去,不敢动手买入;另一种是锚定于某个高价,当基金的价格低于这个价格时,投资者就会觉得便宜,买入就是合算,但往往会忽略背后的风险。

想要克服锚定心理,我们一定要从本原上认识事物。以主动基金为例,主动基金的获利来源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所以我们重点关注的并不应该是基金净值的走势,而应该关注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是否值得托付。当我们认识到基金的本质后,如果对未来有足够的信心,任何下跌都是加量买入的大好时机,不会费神又费时地盯着某一价格。另外,进行基金定投也是克服锚定心理的一个好办法,定投目光长远,下单有规律,不会因锚定短期的某个价格而影响投资行为。

四、处置效应——“出盈保亏”

有些投资者在同时持有盈利和亏损两种基金时,如果必须卖掉一些基金,很有可能会选择卖出盈利的基金并继续持有亏损的基金,“出盈保亏”,落入处置效应的圈套。

处置效应对投资者最直接的危害,就是破坏了优秀资产的利润积累过程,让投资者多走弯路、浪费时间。误入处置效应圈套的投资者如果当回顾自己的投资历史,经常能够发现卖出的涨幅大、赚钱多的基金,在卖出后的涨幅也很大,如果选择继续持有而不是卖出,盈利可能更加可观;反之,如果选择保留或加仓已经亏损的基金,最后的亏损可能会越来越大。

投资者是矛盾的,基金上涨后害怕有下跌的风险,基金下跌后又期望反转,想要克服处置效应,首先要克服的是“上涨等于风险、下跌会有反转”的想法。选择基金时,首先要从市场全局和基金自身的属性出发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单纯关注价格;其次是要建立一套自己在投资中对产品的选择机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过度追求优秀的基金,在基金下跌时沉下心稳住气,一旦发现某只基金超出了某个预设的标准,该买入就要买入,该卖出就要卖出。

五、禀赋效应——“日久生情”

禀赋效应指的是当人们拥有某一物品时,因为主观情感的融入,对物品价值的评价会相较未曾拥有之前大大提高的心理现象。当投资者持有某个基金之后,会或多或少地投入一些时间与精力,在与基金长久的相处中,会在心底里对基金形成一种认可,于是,在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下,禀赋效应就为所持有的基金戴上了光环:当需要卖出基金或者是进行基金转换时,会想起那些基金为自己带来投资回报的日子,舍不得、不愿抛。在这些情感因素的作用下,投资者会越来越重视和高估所持有的基金。

在禀赋效应的影响下,投资者在信息的获取上更偏向于喜欢听到与自己认知相符合的信息,而厌恶听到与自己认知相悖的,愿意接受、能接受的信息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认识投资标的,投资策略的执行和纠错就会受到影响。

想要克服禀赋效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理性。为了保持理性,可以在投资过程中,尽量约束自己的情绪,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和方法论,不为持有的基金赋予感情,以免感情用事,继而让投资陷入被动当中。在分析基金的时候,应该放下心中的成见,避免先入为主,不管买入或卖出什么基金,可以先列出这只基金的优点与缺点,权衡利弊,避免过度放大优点或忽视缺点。

总的来说,无论是羊群效应、过度自信还是处置效应,其中都包含着非理性的因素,都有可能对投资活动造成影响。在投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正视自己的各种非理性行为,人非草木,很少人能够做到完全理性,我们可以适时自省,看看过去的投资中有没有出现这些现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外,我们也可以用各种方法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行为,比如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将要买入或卖出的基金、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做出投资决策,不感情用事。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在市场中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