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数字化见闻
【资料图】
没有偶像剧中“奇迹”的出现,国庆期间深陷“双标”舆论风波的海天味业(603288.SH)在10月10日复市的第一天毫无意外迎来大跌,竞价阶段就被砸出8%的“深坑”,开盘之后更是继续下挫,跌幅一度超过9%,而后盘中反复拉扯,但截止当日收盘,“酱茅”依旧大跌9.35%,创下今年以来最高成交额16.23亿元的同时,股价也来重新来到了抱团瓦解之后70元附近的低位。
讽刺的是,海天味业当天近似跌停的同时,A股另一酱油龙头“千禾味业”不仅喜迎2022年以来的第一个涨停板,还成功登上东方财富“热议榜”榜首的位置。不得不说,海天味业在给竞对送温暖的同时,也顺带通过“自黑”的神操作免费给千禾味业做了品牌宣传。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回归到本次事件本身,又会给海天现有业务带来那些冲击,其会调整产品结构吗?且随笔者一起往下看。
01
超430亿元“公关费”背后,真正折射的是什么?
这次事件中,国内吃瓜群众觉得,海天对海外消费者给予了“特殊待遇”,也就是让国内消费者吃含有“添加剂”的产品,而海外则是没有添加剂的“零添加”产品,“酱茅”一下子也就被带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
再回看海天对于本次舆论风波的前后三次回应,也让专业人士诟病不已,这水平比起某互联网大厂的“宇宙第一公关天团”实力,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特别是前两次的回应,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海天在跟消费者玩“耍花腔”。回应的核心点就一句,“我是按国家标准在执行,并没有什么违规”,完全没get到吃瓜群众的心思,那就是需要一个“公平”。这也就导致了网友们继续盯着海天不放。
你不是说是按标准执行的吗?好的,那就看看标准是谁制定的?赶巧的是中国调味品协会这个时候又站出来替海天发声,当然也有可能是海天自己去搬协会来站台。不过这些已经不重要,已是侦探附身的国内消费者不仅查出了海天味业还是该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同时也是酱油行业现行标准的起草者之一。好嘛,这下海天味业又被带上了“身兼裁判与球员”双重角色的帽子,激起更多了批评与关注。至于其在两次回应中都频频提到的“相信民族品牌质量”的声音,也在其与人民群众“斗智斗勇”过程中被自己的所作所为消耗殆尽。
直到第三次回复,海天才回归到了争议核心点“公平”上面,简短高效的回应是否含有添加剂与产品有关,拉齐到同一类型、同一价格的产品来看,国内与海外都是基本相同的。但为时已晚的是,即使如此,海天仍然以两天大跌超过11%,累计缩水超过430亿元的市值交出了一份昂贵的“公关学费”。
数字化见闻梳理海天在整个事件当中的操作,最大的败笔无疑是把国内消费者当成了“忽悠对象”,或者更粗暴一点的称呼叫“假想敌”,还以为能通过避重就轻般自我感动式的发声就能被群众所认可。殊不知,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负责,对消费者的真正关切负责,才是一个企业能基业长青的根本。
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声誉同样也无小事,及时回应消费者关切是大事。这再次给海天及食品行业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而站在国内消费者角度来思考,持续对海天味业的追问,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折射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透明度的关注,对国产品牌内外市场标准的关注。
02
海天会割舍“下沉市场”吗?
在交了巨额的学费之后,数字化见闻也相信海天味业也会痛定思痛反思,同时,相应的也会关联到文前所提的问题:海天味业会因为本次事件对产品结构做出调整吗?
或者再聚焦一些问:针对酱油业务,海天会放弃定位于下沉市场的“低价”产品而全面转向“高价”产品吗?
先输出个人的观点:数字化见闻认为不会,原因如下。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先看看海天味业的产品结构,其起家产品是酱油,虽然后续也相继拓展到了耗油、调味料、料酒、醋品等调味品,但从近几年业绩来看,酱油依然占据了其营收50%以上,说半壁江山也不为过。如下图所示:
暂不考虑其他产品,仅拿酱油来分析。通过海天味业的本次风波,让我们知道了酱油也有高低之分,而划分依据除了简单粗暴直接看价格外,从产品成分上来看就是其是否含有过多添加剂,含有多种添加剂的对应的是储存周期更长、价格较低的产品,反之则是保存较短、价格较高的产品。
而回到本节文首的问题:“海天会放弃下沉市场转向高端市场吗?”
在回答之前,我们需要先搞清的一个真相是:相比千禾酱油而言,海天酱油真的有那么廉价吗?
一直以来,市场给我们的认知就是“海天酱油定位偏下沉市场,千禾酱油定位偏高端市场”,但是否真的如外界所言,数据或许会给我们一个真正的答案。
因两家都未公布不同价位区间的酱油产品销售收入,无法判断上述的传言,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单位酱油平均含税售价”这一指标来看出门道,因为按照市场给我们的答案是,千禾酱油的平均售价一定高于海天味业的。然而数据却在啪啪打脸我们所谓的认知理念。如下图:
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除了2019年海天低于千禾之外,其他两年海天都是反超千禾的,而且诡异的是,定位高端的千禾的单位酱油平均含税售价是逐年走低的,对应到其明显高于海天的售价,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千禾味业的高定价更多的是在“卖包装”,又有多少消费者是被千禾味业收了“智商税”?
反观海天味业,其单位酱油平均含税单价并不低,是不是也可以证明其“高定价”产品的销量也很可观?仅在酱油业务上,海天味业并没有如市场所认为的全部依靠的是低价产品。
那么,“高价”产品的销量可观,是不是就可以认为海天会放弃或者缩减其“低价”产品规模?数字化见闻的观点是不仅不会,反而会进一步发力。
这就说到了宏观方面的因素,或者是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
尽管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无论是国内的经济总产值,还是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都有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国内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低收入群体存在。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例,2017年-2021年,中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也不过是从2.6万元增长到了3.5万元,五年时间人均增幅还没超过1万元,分结构来看城镇居民高于全国居民,但同时也表明农村居民是低于平均值。如下图所示:
更直观点来看,按照我国标准划分的“收入五等份分组”收入数据,2021年中间收入组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过仅仅才2.9万元,中间偏下和低收入组则比这个值更低。
而收入没上去的情况下,可想而知消费当然也并不会有大的改观,同样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为例,2017年-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仅仅从7001元增至8678元,该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依然在30%左右的水准,对应到恩格尔系数我们2021年是46.8%,也就是处在小康这样一个水准,远远谈不上富裕。
上述种种,也就决定这部分群体所形成的下沉市场依然有较强大的需求需要去满足,拼多多的崛起正是看到了这点,海天味业显然不会舍弃“五环外”这么一大块蛋糕。
但需要说明的是,“低价”并没等同于“无底线”,特别是在食品行业,对于海天味业来讲,在下沉市场掘金的同时,食品安全也是同样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03
尾声
喧嚣落尽,海天味业“双标”门的舆论风波也会随着网友热情的消退而归于平静。
但回顾海天本次事件的始末,值得反思的问题不少:海天能否从本次事件当中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如及时正面回应消费者所关心的“内外公平”问题;能否给食品从业者带来一些警醒,如“食品安全无小事”等等。
数字化见闻认为,作为行业龙头,出现如此舆情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应对。秉持对消费者负责的理念,消费者至上的心态,至少不能站在对立面,才能避免矛盾扩大。另外供给侧改革多年,海天能否抓住机会,顺应政策与趋势,升级产品与服务,也是值得考虑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