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进入倒计时,相比于“平平无奇”的股市,市场上众多烟花爆竹的商家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尤其在时隔多年后,多地“禁燃令”松绑,市面对于燃放烟花爆竹的需求可谓空前高涨,订单爆棚。
在近期的调查中,许多产品刚从车间生产出来,还来不及进仓库,就直接被买家“抢”走,而不少买家为了多赚一些,更是拿出了“守株待兔”的精神,早早在厂家门口等候,“先下手为强”,半途拦截的事例可谓屡见不鲜。这些靠“抢”来满足订单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民对过年消费品的极大需求,而这些靠此赚钱、盈利的商家,自然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资料图片)
提到烟花爆竹,就不能不提及中国的烟花爆竹之乡——浏阳。这个源远流长的古城是国内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输出地,聚焦在该地的400多家生产企业,出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每年的5、6月份就能收到来自全国的订单,浏阳生产的烟花爆竹因为低音、低药量等特点,被誉为烟花界的“爱马仕”,其中的加特林、水母更是在今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四五倍。
小小的烟花,却暗藏市场规模800亿元的大生意。这种带给人愉悦心情、增加节日气氛的产品有多受人喜欢,就折射出该行业有多赚钱。看完这个行业不为人知的“内幕”,你也会被它的商业经折服。
01、一个小小的烟花爆竹,利润究竟有多高?
某些特殊的行业,平时无人问津,只有每年特定的节日,才有它的“用武之地”,比如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烟花爆竹,就是这样的行业。
在中国海关调查数据中,2021年中国出口烟花爆竹322901吨,相比2020年增加了51989吨,同比增长19.2%,出口金额80460.5万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6393.1万美元,同比增长25.6%,而2021年的出口均价约为0.25万美元\吨。而就国内市场,从事该行业的企业统计为6000家,年产值800亿元,行业“高风险、高利润”的特点也非常明显,销售毛利在45%以上,销售利润普遍达到20%以上,生产厂家和代理商、零售商,均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以中国14亿人口来算,还不算那些出口到国外的利润,每家每户过年都要燃放烟花爆竹,一户人家至少需要购买200元左右的用量,所谓的“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仅临近过年的前几天,就可以赚够一年的钱,可想而知这个行业的利润之高、盈利方式有多惊人。
02、烟花爆竹热卖也能拉动股市上涨
市场向来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销售,有销售,就有资本的势力无孔不入。临近春节的烟花爆竹进入热卖阶段,与此相关的企业也会因为市场的风向,出现周期性波动的股价起伏。早在2022年12月,因为多地发布的“禁燃令”不再受限,烟花爆竹订单出现大量的增加,与此有关的股市也蠢蠢欲动,拉动一波涨势。其中的S.T.熊猫金控开盘就迎来两个涨停板,公司主要的业务就是烟花产品;以民爆材料为主的南岭民爆更是连涨5天,股价涨势惊人;包括保利联合、高争民爆也都呈现出一片利好的势头,让股民嗅到新年喜庆的味道,股市大热随之而来。
03、行业大热,处境不妙的“烟花第一股”
很多行业都活在市场紧俏和时代大热的红利之下,烟花爆竹也不例外。但也有经营不善、喜欢四处扩张而“作死”的企业,比如近期因为市场大热而股价收获股价13连涨的熊猫金控。
按常理分析,在春节前夕销量爆棚、股价连涨的背景下,与烟花爆竹相关的企业应该赚得盆满钵满,业绩奏凯和财报喜庆,可偏偏熊猫金控却活在焦头烂额中,因为频频跨界、“不务正业”而走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当年的2008年,熊猫金控在北京奥运会露脸而一鸣惊人;其后的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更是乘胜追击,发展喜人;可惜在此后的若干年,这家以烟花爆竹起家的外贸企业,开启了一连串的收购和兼并模式,并布局做起了金融业务,当潮水退尽,债务一地鸡毛,想靠老本行挽回深陷泥潭的困境,却已是力不从心,积重难返。
结语:尽管2020年和2021年营收分别达到1.75亿元和2.89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也突破了2.71亿元的大关,净利润获得7129万元,但这个行业再赚钱、利润再高,也难救曾经“作死”欠下的巨额债务。如今只剩下10人团队卖烟花爆竹,看着这个价格翻4、5倍的行业大热,“烟花第一股”也变得名不副实,徒留一把心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