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资料图片)

作者:郭果

编辑:吴双

风品:蒙多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ST科林的处罚靴子,终于落地。

2月13日,其公告称,因错误采用总额法虚增2021年收入,公司被警告及罚款300万元。

同时,作为违规行为的相关责任人,董事长杜简承、财务总监李根旺均被罚150万,并遭3年证券市场禁入惩罚。受此影响,两人于公告同日辞去相关职务。

目前,收到退市风险通知的*ST科林已停牌。虽提交了听证申请,可鉴于虚增应收、持续亏损、群龙无首的尴尬表现,多少翻身可能性仍要打个问号。

不禁感叹,*ST科林何以沦落至此?

01

两换主业 转型迷途

LAOCAI

公开资料显示,*ST科林前身是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林环保”)。公司于2010年11月登陆深交所。彼时,作为国内最大的袋式除尘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其主业聚焦于大气污染控制领域除尘系统设计、袋式除尘器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

随着传统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主业亦遭瓶颈。2014年至2016年营收4.05亿元、3.62亿元、3.26亿元。

面对三连降,科林环保将目光瞄向光伏发电、开启轰轰烈烈的转型大动作。2017年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出售了科林技术100%股权,将原有的袋式除尘业务彻底剥离。

与此同时,积极布局光伏发电、大气污染治理、工业VOCs治理等新市场。主营业务也变为地面式光伏发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建设、开发和运营。

足够决绝,然遗憾的是,受光伏政策变动,下辖光伏电站项目垫资款无法按期收回,环保项目债务逾期等因素影响,科林环保业绩再度于2018年变脸:

营收8256.39万元,同比下降90.68%,净利-5.65亿元,同比下滑-1525.79%。经此一难,公司也元气大伤,发展陷入低谷。

2020年12月,进退维谷的*ST科林再度寻求转型。彼时,引入了战略投资者杭州明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业开始朝跨境电商服务领域转型。*ST科林工作人员曾向《华夏时报》表示,未来趋势是准备把光伏业务剥离。

然而,二次转型仍没逆天改命。2019年至2021年营收4867.18万元、3938.28万元、1.70亿元。同期净利-1.24亿元、978万元、-2965万元。扣非后净利为-5.40亿元、-1.37亿元和-0.09亿元,连续3个会计年度扣非后净利亏损。

02

退市边缘游走 烦心事还在后面?

LAOCAI

随着业绩连降,企业也披星戴帽。

自2018年财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起,*ST科林便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后两年,*ST科林又因扣非净利为负值,连续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直至2021年,公司业绩由亏转盈,才得以瞥见曙光。

2022年4月30日,*ST科林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同时,也发布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

但深交所却作出不予撤销的决定。

面对2021年虚增营收行为的认定,*ST科林高管曾提出申辩。认为新媒体广告投放业务按总额法确认收入,具备理论和实践合理性,且行政处罚过重。

对此,深交所表示,*ST科林的第一项申辩由于未向其提交新证据,且据调查获取的证据足以证明其以总额法确认相关收入不符合《收入准则》的相关规定。其企业坚持以总额法确认相关业务收入,导致营收虚增6719.35万元违法情节恶劣,300万元罚款适当,相关责任人亦不符减免处罚条件。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按上市公司管理规定,*ST科林已触及财务类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两大退市指标。加之,公司虚增应收行为坐实,游走退市边缘多年的*ST科林,此番大概率将难以翻身。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受罚或只是风波开始。按照《民法典》《证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等,因虚假陈述等的证券欺诈行为,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有关律师认为,2022年4月30日至2022年8月25日,买入*ST科林股票或债券,并在2022年8月26日及后,权益受损的投资者可以办理索赔登记。

这意味着,即便退市仍承担相关赔偿责任,*ST科林的烦心事或还在后面。

03

历史没有如果 败局几多敬畏

LAOCAI

回顾*ST科林历程,不难发现,公司困境症结源于主业转型失败。短短六年时间,两度推动主业转型,求变精神固然可贵,但显然没掌握好节奏、忽视了跨界风险。

2017年,*ST科林的资产负债率53.71%,随着环保项目大额减值,2018年负债率飙至85.73%。此后三年长期保持在90%以上。之后,公司又杀向不熟悉的跨境电商领域。新故事刚启一年便因虚增营收濒临退市,实在令人唏嘘。

回头来看,如果*ST科林第一次转型时,没有贪图求大,选择光伏、环保项目并举,或许仍拥有转圜余地。如第二次不铤而走险、或是新业务不熟,落得虚假营收,或也不至当下的险境、败局。

只是,历史没有如果。

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忆。惨痛教训也为后浪们敲响警钟。转型跨界从不是轻松话题,如烹小鲜、如履薄冰,需慎之又慎,贵在业务协同性、实操精准力、市场前瞻度、合规敬畏心。

从事物发展规律分析,量变方能引发质变。对正在转型的企业来说,升级即量变,转型是质变。在自身业务问题不断、造血不足前提下,大谈升级并不现实,甚至步子太大还易加剧困题。

锐意进取更需尊重规律,把好快慢机、杜绝短视赌性,从不是一句空话。

不知痛定思痛中的*ST科林,能反思多少?改变多少?如果其还有反思改变机会的话。

能否绝境逢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本文为铑财原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