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5日,西安鹰之航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鹰之航”)再次更新招股书(申报稿),准备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本次冲刺创业板上市,鹰之航拟募资约7亿元,第一创业证券为其保荐机构。

本次冲刺上市,鹰之航计划募资7亿元,将用于航空机载机械设备维修能力扩展项目、航空机载电子设备维修能力扩展项目、航空机载电机制造能力扩展项目、昆明易安飞科技服务产业园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相关资料图)

天眼查信息显示,鹰之航成立于2010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曾在新三板挂牌。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1.53亿元,法定代表人为薛进,股东包括薛进、陈树清、童育庭、孟祺等。

据招股书介绍,鹰之航是一家专注于航空机载设备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航空机载设备的制造和维修业务。招股书显示,鹰之航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分为机载设备维修和机载设备制造两个板块。

据介绍,鹰之航在机载设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性和先进性体现在机载设备的国产化能力。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航空机载电机系列产品列装于多种型号的歼击机、直升机以及东风系列导弹车等重点军工装备,占据了该类产品的主要市场份额。

鹰之航在招股书中称,在航空机载设备维修领域,该公司及其子公司具备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的涉及35个系统、3408个项目、35322个件号的维修能力以及美国联邦航空局批准涉及18个系统、137个项目、1,161个件号的维修能力。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鹰之航的营收分别为2.02亿元、2.05亿元、2.23亿元和8343.1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234.02万元、6985.65万元、5852.22万元和1999.24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5537.13万元、6767.36万元、6235.72万元和1940.18万元。

贝多财经发现,鹰之航的收入结构变动较大,尤其是机载设备维修贡献的收入。报告期内,鹰之航来自机载设备维修的收入分别为1.61亿元、1.57亿元、1.67亿元和4374.2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22%、77.15%、75.05%和52.73%。

不难看出,鹰之航的机载设备维修收入增长有限,且占比持续下滑,并在2022年上半年降至约五成。相比之下,鹰之航来自机载设备制造的收入则分别为3979.76万元、4650.54万元、5546.79万元和3920.70万元,占比分别为19.78%、22.85%、24.95%和47.27%。

招股书显示,鹰之航的主要客户集中度较高。报告期内,鹰之航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分别为1.28亿元、1.44亿元、1.59亿元和5021.24万元,占该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合计分别为63.38%、70.27%、71.23%和60.18%。

鹰之航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自2007年开始与海航控股、首都航空、天津航空等公司开展业务合作。报告期内,鹰之航对海航系单位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179.12万元、9828.45万元、8571.18万元和1028.8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56%、47.99%、38.38%和12.33%。

2021年2月10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受理海航系单位破产重整案件。2021年12月31日,该法院确认海航控股及其子公司重整计划已经执行完毕。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海南系相关单位已完成破产重整,与鹰之航的业务开展正常。

另据招股书介绍,凭借在航空机载设备制造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优势,深度挖掘客户需求,2022年,鹰之航的机载设备制造业务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1.57亿元,较2021年增加1.02亿元,带动该公司2022年业绩实现进一步增长。

鹰之航预计该公司2022年可实现营收3.08亿元,较2021年增长38.06%;预计实现归母母净利润为8500万元至8800万元,较2021年增长44.86%至49.97%;预计实现扣非后净利润8300万元至8600万元,较2021年增长33.10%至37.92%。

本次上市前,鹰之航的实际控制人为薛进,其直接持有该公司43.98%的股份。本次发行完成后,薛进将直接持有该公司32.98%的股份,仍为鹰之航实际控制人。当前,薛进现任鹰之航董事长、总经理。

IPO前,鹰之航副董事长陈树清持股12.10%,浩航中鹰持股8.51%,鹰之航副董事长、三零一五执行董事与总经理童育庭持股6.49%,鹰之航董事、昆明易安飞管理部员工孟祺持股5.68%,昆明众航持股4.70%。

同时,付峥持股2.64%,李晋持股2.61%,梅芬持股1.76%,杨爽持股1.72%,李欢持股1.60%,航电三零持股1.4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