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认真贯彻《方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为新乡贤返乡开辟“快车道”,对于激发乡村社会活力、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农村部官网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何冠军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引导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回乡定居,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村级事务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村庄建设智囊员。
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也是短板。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乡村青壮年纷纷进城务工经商,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乡村社会的天平逐渐倾斜。推动人才返乡,是农民发自内心的呼唤,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和美乡村的迫切要求。走出乡村的人才,在各自的岗位奋斗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产业发展、环境美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他们血脉中携带着乡愁基因,很多人退休后都有回报家乡的愿望,是一支可以大有作为的“新乡贤”队伍。认真贯彻《方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为新乡贤返乡开辟“快车道”,对于激发乡村社会活力、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搭建新乡贤返乡干事创业的平台。近年来,不少地方通过多种形式“喊”乡贤回家,但是由于准备仓促,乡贤返乡组织化程度低、回归平台不健全等原因,使部分乡贤返乡后难以发挥作用,导致返乡热情受到损害。乡贤返乡,都抱着造福乡村和群众的初衷。乡贤的显著特点,就是更看重事业与奉献,无事可干是他们返乡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以《方案》实施为契机,建立基层党组织联系乡贤制度,设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乡贤理事会、参事会和联谊会等各类乡贤组织,完善新乡贤回归的相关政策引导和保障,优化乡村投资环境,以事业引人、留人,才能让越来越多的新乡贤踏上返乡之路。
营造新乡贤返乡生活的文化氛围。《方案》所列举的新乡贤,有文化根底,同时又能发挥道德引领的柔性力量,接续传统、连接现代,遇事好介入、村民易接受,是照亮乡村的文化之光,是改善乡村治理的有益力量。立足实际,组织力量对新乡贤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建立乡贤人才信息数据库,以村为单位,打好“乡情”“乡愁”两张牌,引导优秀新乡贤返乡投入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传播诗书礼义,释放德行光芒,修复乡村记忆,唤醒乡愁文脉,提升乡风民俗。同时,广泛宣传新乡贤的事迹,让民众知贤、学贤并争做贤人。这样一方面可以树立榜样,在新乡贤群体中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弘扬新时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尚,集聚全社会关注乡村、支持乡村、建设乡村的强大合力。
创造新乡贤返乡扎根故土的居住环境。新乡贤返乡,如何建房定居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此次《方案》强调,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加入机制。2019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鼓励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依法保护城镇居民、工商资本等租赁农房居住或开展经营的合法权益……依据现有法律和政策规定,在防止圈占土地、建别墅大院的同时,创造条件,让新乡贤在乡村“居有其屋”,才能坚定更多新乡贤返乡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