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嫁女就风光了,彩礼到手三十万。”
“我得努力存钱去,儿子要结婚了,彩礼钱总得想办法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平时的交谈中,常常能听到关于彩礼的话,也能够体会到那些把彩礼当成面子的“心态”。
当然,也有很多情侣,因为彩礼的问题,就果断决定分手。
尤其是有儿子的家庭,谈起天价彩礼,比遇见老虎更难受。
那么,古人是如何对待“彩礼”问题的呢?
《周礼》里说:“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也就是说,男方给的聘礼、女方给的陪嫁,都是五两的范围之内,超过了,就是不讲道德的行为。“五两”是指五匹帛。
以此看来,遏制天价彩礼的方法,古人也有研究。从古代的一些婚嫁故事,也能看出,彩礼越高的婚姻,越不靠谱。
01
彩礼越多,女方家庭越为难。
第一个故事: 汉朝时,人们兴起了一股“高陪嫁”的风气。要是女儿出嫁,东西多,气派足,以后到婆家,就会站得住脚,会被尊重。
“高陪嫁”的来源,一方面是男方送的彩礼、定亲礼等,一方面是女人家自己的资产。
有一个小偷,夜里混入一个小家庭,什么也没有拿到。一打听,才知道这家人有五个女儿,都出嫁了。从那以后,这个小家庭,再也没有盗贼光顾了。
人们叹息 :“盗不过五女之门。”
为了女儿风风光光地出嫁,一个小家庭,把老本都掏空了。也不知道这家的父母,以后怎么养老?古代,要是不找上门女婿,靠外嫁女养老,比现在更难。
我们总以为,彩礼可以开开心心地放到口袋里,作为养老、游玩、吃喝的资本。 真的想错了。彩礼的根本,是——礼尚往来。用这样的礼物,更换那样的礼物。
如果当地的风俗,女方家庭要倒贴,那么你索要高价彩礼,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女方家庭,做出一毛不拔的姿态,恐怕女儿外嫁之后,也站不住脚,起码很长时间,要被婆家嫌弃吧。
02
彩礼越多,其钱财的来源越可能“来路不明”。
第二个故事: 唐朝大臣裴坦,为官清正廉洁。因而,儿子结婚的时候,给对方的彩礼不多。
倒是女方家庭很大方。女子的父亲杨收认为,攀上了一个大人物,自家多贴一些钱给裴坦,是应该的。
看到女方的陪嫁,裴坦果断拒绝了,说: “乱我家法。”
过了一段时间,杨收因为受贿被赐死,而裴坦没有受到连累。
我们可以看到,就是亲家,也要在经济的问题上,划清界限。照样适合“亲兄弟,明算账”的规则。
当女方家庭提出高价彩礼的时候,或者要给高价陪嫁,男方家要讲排场的时候,就不得不思考,金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有个词语,叫“狗急跳墙”。
也就是说,一个人被逼急了,就会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甚至冒险去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
2022年3月,《齐鲁壹点》上就讲了一个为了彩礼而变成盗贼的小伙子。
小伙子刘某,想要尽快和女友订婚,但是自己手里没有几个钱。于是去济南市莱芜区、德州市等地,通过拉汽车门的方式,寻找没有上锁的车,然后顺走东西。
很快,小伙被抓了。估计他的女友,也会很没有面子吧。
现在,很多家庭,为了面子而“贴面子”。结果弄巧成拙。
有句话说得好:“穷困就像咳嗽,忍不住。”
既然大家没有本事,那就过普普通通的日子,简简单单地收彩礼,开开心心地回礼。日子踏实了,比“要面子”的日子,好多了。
把年轻人逼得无路可走,对双方家庭,都是没有好处的,要是逼着人走了歪路,岂不是作恶多端?
03
彩礼越多,女儿嫁不出去的概率越大。
第三个故事 :宋徽宗在位,为了风风光光嫁掉公主,陪嫁的东西,价值高达二十万鈱。当时一个宰相的年工资,才三四千缗的样子。
南宋时,内忧外患,国库慢慢空虚。但是陪嫁的风气,没有停止。如果要男方给天价彩礼,就是王侯将相这样的家庭,也爱莫能助。
一些不是嫡系的公主,待字闺中,但是没有风光的婚礼,就不愿意嫁出去,不得不变成剩女—— “宗女贫不能行”。
看看今天,应该有很多剩女,也困在彩礼之中吧。
说实话,当一对恋人,决定要结婚之后,还被一瓢冷水阻挡了,真的很可惜。毕竟,金钱多了,不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唯有那些努力工作,夫妻相爱的家庭,才能和谐而富足。
更现实的是,不管是男人的父母,还是女人的父母,一旦很老了,还得指望儿女。就算父母有退休金,有存款,能住养老院,起码一些大事上,还要儿女到场,不是外人可以做主的。
古时候,一个家庭好几个儿女,现在顶多是两三个,甚至只有一个。不要把感情,牢牢地捆绑在金钱上,是父母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04
放下面子,简朴嫁娶,是所有家庭应有的自律和远见。
婚姻,不是两个人结婚了,然后住在一套房子里那么简单,还意味着养家糊口的压力、生儿育女的喜悦、孝顺父母的责任、夫妻一起吃苦或者享福的定力。
彩礼,其根本是“礼”,而是不攀比的工具,面子的承载物,还不是父母控制儿女的筹码。
只要小两口过得好,作为父母的,也就安心了,这就是一个大家庭,最好的模样。
做人待物,量力而行,互相体谅。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