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殡葬业的从业者,都是中年以上的人,极少看到年轻人。于是,有人认为,人生两大与死有关的行业,一个医院、一个殡仪馆,都对年龄要求极高。前者是患者用年龄判断医生的医术,后者是没有年轻人愿意到殡葬业就业。

然而,今天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里的医生呈现年轻化格局,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走到一线,成为医院的骨干,特别在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年轻的医务工作者更是冲在最前面,如2003年的非典、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而殡葬业里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民政部《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殡葬服务机构4373个、职工8.7万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陆续走进殡葬行业,30岁以下的年轻人比例已经接近20%。特别是有殡葬专业的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很高,且人员流失率不高。

按照媒体对殡葬行业年轻人的采访,相对一致的看法是,与这一行的前辈们相比,尽管也要与恐惧对抗,也会遇到误解、偏见甚至歧视,但是,他们受社会和家庭的接受度逐渐升高,尊重殡葬行业从业者的人越来越多。如生死“摆渡者”、天堂“引路人”、逝者安息“天使”等评价,也充分说明了社会对殡葬业从业人员的尊重和敬重。

正如网友所言,哪个行业没有歧视链,与其他行业不同,殡葬业的歧视链,主要来自于外界对殡葬行业观念的差异,来自于对“死”的理解与尊重。医务人员是人类生与死的摆渡者,殡葬从业人员也是人类生与死的摆渡者,所不同的是,医生是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殡葬从业人员是让死者能够有尊严地告别生的世界、有尊严地进入另一个世界、有尊严地对亲人说一声“再见”,从而让人生真正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殡葬从业人员的价值,一点也不比医务人员低。特别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殡葬业的重要性也更强,需要的从业人员要求也更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进入殡葬业就业,除了就业的压力加大、难度增加之外,与人的观念转变也是密不可分的。过去,讲到殡葬,眼前浮现出来的就是阴森、恐惧和害怕,甚至很多人认为,只有“阳气”很足的人,才能从事殡葬职业。否则,会如何如何。但是,随着殡葬业发展越来越健全、殡葬业行为越来越规范,全社会对死者的尊重度也越来越高,在殡仪馆给逝去的亲人举行一个庄重的遗体告别仪式、让死去的亲人能够更有尊严地离开,已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规定动作。如果殡仪馆能够规范、有序地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无论对死者还是生者来说,都是一种安慰。

也许有人会说,殡葬业给逝者送走的工作,并没有年龄限制,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罢,年纪较大者也行,只要愿意从事这一职业者,都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对年轻人从事殡葬业如此看重呢?显然,这不是对年轻人更看重,而是通过年轻人选择殡葬业就业,观察年轻人就业观念的转变,观察社会对殡葬业的认识,观察舆论和公众对殡葬这个职业的认可。

职业不分贵贱,尊重永远第一。殡葬业可能没有很多行业那么“高贵”,但是,再高贵的行业和职业,哪个不要与殡葬业打交道,哪个最终不要成为殡葬业中的一员。既然是一个谁也离不开的行业,又有什么理由不对殡葬业更加尊重呢?有什么理由不发自内心的尊重殡葬业从业人员呢?特别是对那些敢于顶着歧视和偏见进入殡葬行业就业的年轻人,更要加倍地尊重和爱护。

不难看出,在一些人的身上,仍然存在着对殡葬业从业人员不尊重、不友好的现象。特别是那些迷信思想比较浓、特别恐惧死亡的人,对殡葬业从业者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想法,甚至暗中议论他们可能连对象也找不到,无人愿意与他们靠在一起。如一在殡葬专业学习的在校女生,当她鼓起勇气向亲戚介绍自己的专业时,竟然被一位上了年纪的亲戚骂了一顿,什么“和死人打交道的”、“找不到对象、嫁不出去”,甚至有更难听的话。但是,只是不知道这位亲戚将来会不会死,要不要殡葬。如果想到自己也会死、也要殡葬,或许,他就会冷静下来,就不会歧视学习殡葬专业的年轻人。

期待尊重,确实是殡葬业从业人员,包括殡葬专业学生们内心最真实的表达,也是最希望看到的现象。可以预料,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转变,尊重殡葬业从业人员的氛围正在形成,年轻人对殡葬业的认同感也会越来越强。因为,正是有了他们,人才会有更加完美的人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