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职场中,对于大部分基层领导者,普遍面临着"责任过大,而权力不足“的局面。如何发挥团队的整体战斗力,是当代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对于管理者来说,带领团队向着目标前进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指挥”,一种是“协调”。只有充分利用好“协调"和“指挥”的手段,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带领团队工作。
(相关资料图)
从“指挥”到“协调”,作为基层管理者,你知道如何带领团队吗?
管理团队,是个技术活
一、什么是指挥?
说到指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浮现在脑海中的形象,要么是那些镇定自若的“乐队指挥者”,要么是那些运筹帷幄的“军队指挥官”。其实,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他们就是团队的重要指挥者,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那什么是指挥呢?一般是指管理者向团队传达自己的指令,然后团队根据指令行事。从指挥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指挥”具有以下特点:
指挥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指挥”通常要求团队成员服从管理者发出的指令。如果成员不服从指令,通常会被管理者视为对其权威的挑衅;
指挥效果的好坏,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如果指挥者本身能力有限,做出错误的决策,很有可能导致团队陷入危险的境地。过多的使用“指挥”模式,还会降低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甚至会产生“外行指挥内行”的不利现象;
指挥的及时性和时效性更强。指挥有效地减少了沟通和协调的时间,所发出的指令通常能够更快地得到执行;
指挥的作用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只适用于具有明确上下级关系的对象,对其他对象无法产生较大影响。
从“指挥”到“协调”,作为基层管理者,你知道如何带领团队吗?
指挥,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二、什么是协调?
那什么是协调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古代的媒婆就是一种协调者,她用的主要手段就是协调。媒婆本身和当事人双方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她主要是通过人际关系手段,来撮合双方,以达成最终“成就美好姻缘”的目的。
从管理理论上来说,协调就是通过人际关系手段,正确处理组织中的各种关系,为组织运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一般来说,协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非强制性。对于协调的对象来说,配合工作并非是强制性的,这就意味着协调对象可以选择配合或不配合。相应地,这种模式增加了管理者推动工作的难度;
更具有人性化。协调行为体现了对于协调对象的尊重,是一种人性化管理的体现。从心理上来说,协调对象更愿意被人性化地“协调”,而不是被冷冰冰地“指挥”;
使用对象更广。协调不仅可以用于下属,还可以用于其他平级同事、领导或者其他任何干系人;
效率低。由于协调涉及到更多的沟通,所以协调的效率要比指挥的效率低,其产生的时间成本更高。
从“指挥”到“协调”,作为基层管理者,你知道如何带领团队吗?
协调,更显人性化
三、基层管理者如何用好“协调”与“指挥”?
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如果想让团队更好地工作,那么“协调”和“指挥”这两种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好地使用这两种手段,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原则:
协调为主,指挥为辅。对于大多数的工作安排,我们还是要强调以“协调”为主。作为项基层管理者,还是需要尽量多利用个人人际关系能力来“协调”团队工作,而不是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当然这也不是说“指挥”是绝对不能用的,必要时还是要使用“指挥”模式的,但是一定要慎用;
非紧急情况下,用协调;紧急情况下用指挥。由于协调的效率比较低,所以当事情很急迫时,基层管理者为了更快的处理问题,可以考虑采取指挥模式。这样,才能够最快的处理问题。在其余非紧急情况下,尽量采用协调的模式来推动工作;
直属下属才能用指挥,其他人员用协调。考虑到实际的组织架构,基层管理者的权力并不是很大,一般只具有较少的人事权。所以,基层管理者在管理团队时,要考虑管理对象的差异性。如果是自己的直属下属,才可以采用“指挥”模式;如果非直属下属,还是采用“协调”模式比较好;
屡教不改时用指挥,其余时候用协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成员在团队合作时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基层管理者前期可以适当沟通,以协调工作为主。如果发现团队成员屡教不改,此时为了团队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只能采取“指挥”模式。
从“指挥”到“协调”,作为基层管理者,你知道如何带领团队吗?
管理团队,“协调”与“指挥”要并用
当然,我们说到这些原则,也仅仅是针对大部分情况有效。实际工作环境是复杂的,人员关系也是复杂的,我们只能随机应变。人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动物,要管理好这些人员,带领他们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这本身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而正是这种现实的复杂性,才更加凸显出基层管理者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