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广东举办了一场创新交流活动,将3个广东自贸试验片区、13个自贸联动发展区和38个片区的相关负责人、企业家邀请到前海,面对面分享和学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从广东自贸联动发展区成立以来,首次与自贸片区的交流活动。交流会前一天,13个联动发展区38个片区的120名相关负责人还参观了前海9个考察点,“学习前海的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精神。”
湛江徐闻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虹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过来的,基于联动发展区,可以把3个片区的制度创新政策落到徐闻。”
201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形成696项制度创新成果,《广东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也正在拟定中。去年6月,广东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惠州、汕尾、东莞、中山、阳江、湛江、茂名等13个地市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
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在数量上稳步增长。改革到了深水区,如何继续牵引制度型开放取得突破、实现质的提升?广东一方面在原有3个自贸片区,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进行压力测试,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路径,另一方面推进自贸试验区的地理和政策“扩围”,扩大制度型开放“试验田”作用。
将创新成果复制到全省更广阔区域
“自贸试验区和联动发展区接下来究竟应该怎么做?能不能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点上探索出新的路径?‘放管服’改革有没有向最高最好最优最先进看齐?营商环境是不是属于一流?”广东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张劲松在交流会上给出一连串发问,直指广东自贸试验区发展的“痛点”。
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已进入第八年,目前累计形成了696项制度创新成果,实际利用外资近500亿美元。未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将开启提升战略,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日前,《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公布,广东被列入有条件开展试点的自贸试验区名单,将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加大压力测试力度。
去年6月,广东13个地市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一年来,联动发展区实施62项改革创新经验,探索117项制度创新事项,落地60个产业协同项目建设,初步打开了局面。例如,佛山联动发展区承接54项改革创新经验,已落实48项,落实率88.9%,韶关联动发展区已复制推广33项改革创新经验事项,落实率86.8%。
广东建设联动发展区,既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心,又考虑粤东、粤西以及粤北的迫切发展需要,将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成果复制到全省更广阔区域,特别是粤东西北区域。
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初衷来理解,建设自贸联动发展区是广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现实举措。与多边签订的自贸区相比,自贸试验区更多是自我改革和单边开放,即向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开放,在与世界的关系中努力自我改进。
“即便面对一些西方国家的遏制,我们还是要扩大开放,要有世界工厂就要有世界市场,使我们的生产能力得以发挥,实现经济平衡,要拓展世界市场来发展我们自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的客座教授王达认为,自贸试验区的“扩围”从地理维度看是生产要素聚集形成规模效应的客观要求,从政策维度,看自贸试验区最初的先行先试“试验田”一定要有政策外溢,可通过扩区或者经验复制推广,目前广东“双管齐下”。
“从开放维度看,广东自贸试验区的特色是‘粤港澳合作’,开放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设立联动发展区也是政策调整下扩大开放的举措之一。”王达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樊纲认为,相比其他的自贸试验区,广东自贸试验区优势就是毗邻港澳,能够以更高水平去开放,未来可以在自贸试验区机制下建立一种和港澳更紧密对接的机制,再辐射到联动发展区。
同时,建设自贸联动发展区也是广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交流会上,13个自贸联动发展区及38个片区相关负责人、企业家代表积极交流各自发展经验。不少受访者表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的提出与落地,注重创新引领、辐射带动。
张金虹表示,湛江团队此行来了将近20人,期望积极把握联动发展区和海南自贸港政策叠加的发展机遇,“湛江联动发展区首批已有30项复制推广政策落地徐闻片区,我们也在积极消化学习,希望用好政策空间。”
牵引全省营商环境一体化
广东举办首届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合作交流系列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复制推广先进经验的具体举措,对于广东加快利用协同机制推动形成政策“外溢效应”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就是要把联动发展区建设成和自贸试验区一样的营商环境,把联动发展区打造成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地、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区域经济增长极。”在交流会现场,广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在《若干措施》中,8条具体措施围绕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尤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争端解决、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出台《若干措施》也是为推动加入高标准经贸协定提供实践支撑。事实上,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贸易协定都特别强调竞争中性、公平竞争。我国申请加入CPTPP后,强化公平竞争、深化竞争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是重点之一,这与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息息相关。
广东不少地区已经进行到营商环境5.0、6.0改革,“提效”“让利”逐步逼近了“天花板”,极简审批、税收减免也基本到了极点。下一步,全省营商环境均衡一体化发展、攻克体制机制堵点难点成为重点发力方向。
实际上,广东近日发布了《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4年,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均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营商环境。
广东省商务厅(自贸办)自贸区协调指导处副处长王洪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欠发达,核心问题是发展环境、制度环境相对落后,目前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有不少区域位于粤东西北,这些区域注重制度创新经验的复制推广,底层逻辑就是营造一个更好、更长远的营商环境。
联动发展区是牵引粤东西北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区域。“粤东西北发展经济需要提升营商环境,要针对具体的经济活动比较集中的区域,联动发展区就是这样一个区域。”王洪说。
“实现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连点成片,从广东省视角看,发达地区的开放带动相对欠发达地区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放在营商环境角度也是一样。”王达说。
目前,深圳、汕尾两市商定,2023年将围绕联动发展区建设,支持汕尾与前海自贸片区建立联动发展机制、加强制度创新、产业联动和产业转移合作。未来,汕尾联动发展区将推进“软硬”两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营商环境4.0版本;在韶关联动发展区,当地正在对开办企业、纳税、跨境贸易等16方面、88项具体事项进行优化。
“通过具体的细节措施,制度创新建立了很多底层逻辑,确立起基本的制度框架,这就是营商环境的建设支撑。”王洪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