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绿色中国4月26日电(通讯员童瑶)4月25日,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让长江江豚回家”——长江江豚试验性野化放归仪式在洪湖市老湾回族乡江豚湾社区举行,2头经过两年适应性野化训练的长江江豚被放归至长江老湾段天然水域,这是迁地保护的长江江豚首次被放归至长江。
放归仪式由湖北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处处长王润章主持,荆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施小峰致辞,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长江江豚放归情况。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叶建刚、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处长吴建平发表讲话,湖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志成宣布长江江豚放归长江活动启动,现场还特别邀请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相关领导参与仪式。
夏志成表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放归长江江豚,标志着江豚保护迈出了新的一步,宣示了长江江豚迁地保护30年的卓越成效,彰显了长江大保护的骄人成绩,意义深远。
夏志成指出,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江豚种群数量得到了持续增长。此次江豚重回家园,是长江江豚保护一件里程碑的大事。下一步,湖北省林业局将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加大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助力长江江豚保护,争取让更多长江江豚回归长江,共同缔造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中国模式。
放归仪式上,一首深情歌曲《当你对我微微笑》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参会领导共同推动启动杆,开启长江江豚放归活动,参会人员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观看了洪湖市长江江豚的放归现场,一起为江豚送行,庆祝它归家。
据介绍,此次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至长江干流的2头江豚,经过就地保护区的两年适应性野化训练,通过多重监测评审,已具备了在长江干流捕食和躲避航行船舶的能力,生存概率非常高。但在放归过程中,科研人员还是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江豚的安全和健康。例如,在江豚放归的河段设置了观测站点,对江豚的行为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同时,在江豚放归的河段设置了隔离带,防止其他鱼类和水生生物与江豚混淆。
据了解,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长江江豚野化放归的可行性和效果,同时也是为保护长江江豚提供科学支持和技术手段,终极目标是让其回归到原生地实现自然繁衍生息,促进野外种群的恢复,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长江江豚野化放归长江,形成长江江豚保护一个完整的技术闭环。
长江江豚试验性野化放归活动作为探索江豚种群复壮的一次重大的实践活动,标志着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试验性放归仍然存在未知的因素与风险。江豚在长期的圈养状态下已经失去了一部分野生能力,放归到自然环境中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学习,需要科学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放归过程中的风险,2头长江江豚放归长江后,中科院水生所的专家将通过穿戴式定位跟踪系统,对它们进行约3个月的跟踪和监测,评估其捕食和健康状况,确认野化放归成功后,还将会在全社会为两头江豚征集姓名。
总的来说,长江江豚试验性野化放归虽然存在未知与挑战,但这也是拯救江豚的必经之路。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梅志刚说:“实施野化放归和安全检测后,我们也会总结经验,编制《长江江豚野化放归技术规范》推动长江江豚野化工作规范和常态化,促进我国30多年来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最后一环,实现长江江豚复壮的目标。湖北长江新螺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主任毛峻峰也表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长江干流上最早最大的豚类自然保护区,三十多年如一日,几代人默默的守护着新螺段豚类家园,如今长江江豚种群游子归乡,是对守护人最大的认可与犒赏。后期我们将继续加强江豚保护工作,为这一珍贵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江豚将在长江上欢畅自由地游弋,为长江流域注入新的生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