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5月6日讯(记者 吴旭光)晶盛机电拆分子公司上市有了新进展。
【资料图】
5月5日,晶盛机电发布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浙江美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晶新材”)分拆独立上市已经获得了浙江证监局的正式受理,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
晶盛机电董秘办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分拆后可以强化美晶新材的融资能力和运营灵活性,更好吸引人才,同时围绕石英坩埚产品技术延伸至新的业务布局等,释放其平台价值空间。
“具体在哪个交易所上市需要等券商辅导机构评估后做决定,目前美晶新材还处于上市辅导初期。”该董秘办人士补充。
有券商分析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对于公司而言,其最大利好已“消失”,因为海外石英砂巨头尤尼明宣布了2亿美元的扩产计划,致使石英坩埚产品短缺的市场预期不复存在。
利润奶牛
《科创板日报》记者梳理晶盛机电公告发现,美晶新材将独立上市的消息要追溯到今年4月份,当时晶盛机电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筹划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议案》,同意筹划控股子公司美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拆上市事宜,并授权公司及美晶新材管理层,启动分拆美晶新材上市筹备工作。
公告显示,美晶新材成立于2017年11月,截至目前,公司总股本为3.6亿元,法定代表人是周勇,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玻璃制品制造、销售等,主要为半导体及光伏行业提供配套的石英制品。
石英坩埚是单晶硅生产中需求大且价值高的耗材,而美晶新材是晶盛机电石英坩埚业务主体对象。“在半导体领域,美晶新材已实现半导体坩埚国产化替代,国内市占率领先,同时公司的石英坩埚已经出口至韩国和中国台湾;在光伏领域,美晶新材深度挖掘客户需求,目前公司是TCL中环的供应商之一。”晶盛机电董秘办人士表示。
作为晶盛机电布局材料板块的“第三成长曲线”,美晶新材已在半导体和光伏产业领域客户群中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
数据显示,2022年,晶盛机电实现营业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材料业务营收14.55亿元,同比大增273.61%,毛利率38.99%,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减14.45%。
得益于材料业务等快速放量,截至2023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84.37%,实现净利润8.87亿元,业绩同比增长100.43%。
4月中旬,东吴证券发布研报指出,在石英坩埚等耗材方面,晶盛机电2023年坩埚出货量仍会大幅增长,预计2023下半年每个月产量2-3万只,公司2023年的耗材销售目标是突破50亿元大关。
此外,谈及美晶新材分拆上市后的控制权问题时,晶盛机电董秘办人士表示,美晶新材在分拆上市后仍作为独立上市公司,未来,晶盛机电会继续保持美晶新材控股股东地位,继续并表,这个是不会改变的。据公告披露,截至目前,晶盛机电持有美晶新材57.84%股份。
高增长或难持续
对于晶盛机电分拆上市的好处,前述券商行业分析人士分析,“公司分拆计划可能计划在高纯石英砂海外市场巨头们2025年扩产时间点之前完成,一方面,参考同行业公司欧晶科技近期的股价涨幅较高,背后逻辑在于石英坩埚存在短期的市场紧缺性;另一方面,公司将这块优质资产拿出来单独上市,目的在于立足光伏、半导体热门赛道,做大做强,如果继续放在晶盛机电上市公司主体内,可能会影响这块业务的估值表现。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分拆上市已经是行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在此之前,有着“石英坩埚第一股”欧晶科技已于2022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至今涨幅已达583%。
欧晶科技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14.34亿元,同比增长69.01%;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同比增长78.67%。欧晶科技表示,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坩埚市场供应紧缺,公司坩埚价格和毛利大幅上涨。
目前国内石英坩埚的内壁高纯石英砂主要依靠进口,海外石英砂目前处于短缺状态,导致坩埚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比如,原本3万元左右就能买到的原料,目前高纯砂的价格已经高到超过30万元/吨。
但值得注意的是,机构关注点普遍认为,伴随着海外石英砂巨头尤尼明公司4月23日宣布拟在2025年之前完成两倍的产能扩建计划之后,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能缓解高纯砂价格无序上涨的局面。
上述券商行业分析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今明两年石英砂还是会存在供应紧缺的情况。但是从市场预期来看,目前已经开始回转,包括欧晶科技的股价最近一段时间下调明显,甚至出现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的情况。
回过头来看,拆分材料板块,不排除摊薄晶盛机电利润的可能。但其依旧做出选择,底气或来自公司乐观的预期。
晶盛机电董秘办人士表示,“石英坩埚对于光伏、半导体行业来说,是一个消耗品,目前公司赚取的是‘供不应求’带来的超额利润,即使后续市场景气度回归常态,公司也能赚取产品刚需带来的正常利润,况且按照目前公司的计划,基于石英坩埚的技术延伸布局新业务,可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