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刚刚过去的五一,是“史上最火的五一”,没有之一。
【资料图】
整个中国都感觉到了一股暖意——消费的回暖。
最直观的,是旅游消费的“井喷式”爆发。“售空”“售罄”“约满”,成为高频词汇。
这个长假,5个城市接待游客数量破千万,成都以1939.4万人次稳居第一,上海以1564.94万人次排在第二,天津、杭州、广州分别达到了1103.85万、1074.33万和1058万人次。
从另一个指标旅游收入来看,上海最高,是188.97亿元,其中旅游收入超过百亿的城市有成都、北京、苏州、南京、广州,具体数据分别为150.6、134.6、110.2、108.63和104亿元。
这个长假是属于老牌传统热门旅游城市的,也是属于“黑马”的。
云南德宏地区,住宿预订量比2019年增长4000%,新疆喀什、伊犁和甘南的住宿预订量增长约1500%,最近因为烧烤而爆红的淄博,不仅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10倍,跻身五一期间山东省内酒店预订热门城市前五,一定因素上,也带动了不少山东周边城市的热度。
文旅部数据显示,小长假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和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是119.09%和100.66%。
三年疫情,如梦一场。现在,奇迹发生了,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流动的充满活力的中国。
而在人的动起来之外,这种充满生机的“流动”,更体现在商品和服务上。
今年被商务部定位为“消费提振年”,与消费者热情相呼应的,是政府搭台、商家唱戏,各类促消费活动的精彩纷呈。
小长假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说,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
4月29日在上海启动的2023国际消费季暨上海“五五购物节”来说,无疑正是其中的一场重头戏。
已经举办到第四届的“五五购物节”,早已成为上海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这次,无疑是一次“强强联手”。而上海这座城市,也正在成为中国消费提振的一个样板。
(一)提振消费,为什么要先看上海?
上海是中国GDP第一强市,而上海的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就是消费。在过去的十年里,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了一番,规模跃居全国城市首位。2022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64万亿元,大致和苏州与南京的总额相当。
要反映上海在中国消费版图上的分量,还可以举出一系列数字:口岸消费品进口总额占全国比重40%以上,口岸进口服装、化妆品、汽车分别占全国约70%、41%和37%;全球零售商集聚度全球城市排名第2,国际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过90%;夜间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首位……
上海这座中国的消费第一城,能够在“消费提振年”交出怎样的答卷,显然备受瞩目。
不夸张地说,上海在拼消费上的发力,不止关乎一城消费活力的提振,更是在全国都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越是在需要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越需要发挥好上海这样的“消费优等生”的作用。
促消费,上海都有怎样的优势?
传统意义上的优势,是近2500万人的超大规模市场,摩登的消费观念,口岸和对外交往上的得天独厚带来的首发经济不断提质升级,汽车等大宗消费的第一城等。
上海新的优势也在不断产生,比如进博会等展会的溢出带动效应,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外部红利,与长三角的区域联动,到对全国的消费影响力辐射,还有电商新业态的生生不息。
尤其是这些年,上海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通过创设“五五购物节”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来促进消费,将平台“软实力”与技术“硬实力”相结合,使消费端拉动作用倍增,促进多元消费需求结合。
如果说2020年5月5日的首届“五五购物节”,初衷还是为了在疫情中提振消费信心,强力释放消费需求。那么,在今年疫情防控转段的新时代背景下,这个节的内涵无疑更加丰富。
这也正是今年年初出台的《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题中应有之意——办好一批重大消费节庆活动;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不断创新消费场景;促进绿色消费发展。
这个节,是上海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提振消费信心的创举,它正是上海作为消费第一城争创中国消费提振城市样板的一个重要切面,甚至,是一扇世界感受中国市场潜能的窗口。
(二)“上海样板”背后的强劲数字引擎
如果说“五五购物节”代表了一种促消费的“上海样板”,这个样板的背后,是这座城市强劲的数字引擎。
很多人对于上海数字经济的认识,或许还停留在前些年与杭州对比时的“错过互联网”,但其实,这一认识早就落伍了。
2020年4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于疫情之“危”中牢牢抓住数字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三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拉动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量,屡屡在逆势中显示出强大的韧性。
有分析指出,上海的数字新经济已经覆盖了智能制造、互联网游戏、金融信息服务、第三方支付、网络文学、电子商务、本地生活服务等十二大领域,提出“100+”应用场景,以AI为基座,以场景牵动科技落地,真正开启了以数字力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如今的上海,对数字新经济所展现出的包容度和敏锐度,放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的。这也使得上海在数字治理、零售新业态、直播经济、金融支付等领域都有着极强的便利性。
就拿五五购物节来说,就是上海通过政企合作,以数字融合实体,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的一个很好例子。在这个节日中,可以看到上汽、红星美凯龙、豫园股份、老庙黄金、徐家汇商圈、淮海中路商圈、南京路步行街的名字,更能看到拼多多、美团、携程、微信支付、苏宁易购、叮咚买菜、中国银联如何发挥巨大的作用。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
作为诞生于上海的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已连续四年积极参与,累计投入消费补贴逾120亿元,而今年,拼多多的投入力度又超越前三届,设立了“拼在上海 乐享多多”五五购物节专区,消费补贴更是高达40亿元。
不过必须要说,补贴从来不是最重要的东西。真正的消费普惠,不仅是对消费者,而是对整个链条上的所有要素都输出价值。拼多多想做的,也是创造更多全生命周期的创新价值。
拼多多的供应链,可以集聚全球消费资源,同时,平台的技术催生消费场景创新,这一切都指向消费供给结构的优化。
通过直播,拼多多实现了安徽六安瓜片、云南蒙自蓝莓等对口援建地区农产品的破圈;多多买菜,则依托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方式,定向对上海市民发放消费券、推出上海优品、定向援助等主题大促,通过数字菜场的爆单盘活小店经济,激发消费最后一公里、15分钟生活圈的烟火气,同时将消费动力辐射到云贵川等边远山区,拉动了山区农产品上行。
从国际大牌、“沪字号”国货、到边远山区的特色农产品,拼出“五五购物节”的开门红同时,上海这座城市与拼多多产生了一种乘数效应——让更多人看见上海的消费潜力,更看见中国商业的丰富度,并持续释放着疫情防控新常态的消费活力。
(三)提振消费,从百姓实感中“求解”
提振消费,不是光靠造节来吸引人,还得真正把人留住,最终促成消费的达成。
这其实并不复杂,提振消费的关键,无非就是“体验”——降低消费门槛;丰富供给释放需求;优化消费环境。这是大大小小购物节已成标配的今天,其真正的核心价值所在。
这也是“五五购物节”想要带给消费者的。而拼多多,正是观察这一价值的一个切面。
在互联网观察者们看来,拼多多从诞生伊始,就始终有着其他平台无可比拟的独特性——价格、品类和服务。
“要找最低价,只能去拼多多。”这是很多人的认知。这是因为,拼多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让供需更加精准匹配,形成规模经济,此外“零佣金”也为商户提供合理的市场进入成本,商品价格自然就下来了。由此带来的是更多的消费者,进而吸引更多的商户和企业进入,形成良性循环。加上拼多多的交易撮合效率是所有电商平台中最高的,也帮助消费者缩小价格信息差和决策成本。
拼多多极其重视和不断优化供应链。从根据国内主要农业产业带的需求与实际发起的“农云行动”,到“多多新国潮”“多多新匠造”“多多出海扶持计划”等多个深入百余个制造产业带的专项活动,拼多多不仅是国内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也是以全链路的数字化服务和C2M模式助力中国传统企业和制造工厂转型升级的推手。
而在用户体验上,拼多多的原则是坚定地“消费者优先”。比如今年五五购物节期间,多多买菜发放的买菜消费券,几乎让上海市民人手一张,高效助力全民的菜市场自由。同时,开展买菜站点进社区,团上服务再升级,优化最后一公里的消费体验。
而这些,都一一切中当下提振消费的时代命题。
也不仅仅是上海。
之前的3月21日,拼多多百亿补贴牵手央视新闻推出“美好生活拼出来”系列带货直播,首场落地福建省泉州市,希望带领泉州特色农产品与品牌商品走出泉州。
4月26日,由商务部、中央广电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季暨第三届直播电商节启动,拼多多撬动百亿补贴、万人团等资源举办专场带货直播,向广大网友推荐“广州造”佳品、名特产、老字号等数十种品质“广货”。
随着消费对经济的牵引拉动作用日益强劲,扩大消费规模、创新消费能力,实际上也是城市开辟发展新赛道、新动能的必选项。
奇迹正在发生,中国,从来不缺少奇迹。
强强联手,强中更强,更能生发出点石成金的效果,这就是数字引擎和数字经济的魅力所在。
这方面,一线城市自然应该飞在前面,而中国的新经济平台们,也正在以最出色的“僚机”身份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