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
“美国FDA就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上市申请对北京亿一原液生产现场进行的许可前检查已于6月7日顺利完成。检查官签发的“483表格”涉及需整改的事项均比较容易得到解决或整改,北京亿一拟于15个工作日内向FDA提交答复”,近日,亿帆医药(002019.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复。
公司解释,“483表格”,是由FDA检查官对受检企业生产现场审计过程中签发的现场观察报告(Inspectional Observation),属于FDA现场检查的常规流程。
(资料图)
作为维生素B5原料药龙头,亿帆医药转型布局的首款大分子创新药、长效“升白药”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中国商品名“亿立舒”,内部研发代码“F-627”),备受市场关注。
目前,亿立舒已于今年5月9日在国内获批上市,迎来商业化元年,此外公司也向美国、欧洲递交了该药的生物制品新药上市申请。
如果这款创新药顺利通过FDA及欧洲EMA(欧洲药品管理局)现场审核并实现上市,亿帆医药将摘得中国第一家大分子创新生物药在中、美、欧三地同时上市的头衔。
国内迎来商业化元年
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不仅是亿帆医药控股子公司北京亿一生物的首个商业化产品,也被公司视为创新药转型的重磅大品种。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肿瘤化疗后防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第三代长效G-CSF,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是目前全球G-CSF治疗药品中既与长效原研产品,也与短效原研产品进行头对头对比临床研究并达到预设目标,并实现中国、美国、欧洲同步申报上市的在研产品。
据亿帆医药介绍,在中国、欧洲及美国分别开展的三项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一些具有临床意义的指标上,亿立舒的临床疗效优于临床上原研短效升白药(非格司亭)和长效升白药(培非格司亭Neulasta)。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中华教授曾公开提到,“在头对头比较艾贝格司亭α与培非格司亭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艾贝格司亭α显示出不劣于培非格司亭的疗效,且安全性可耐受”。
目前,这款大分子创新药已在国内获批上市,迎来国内商业化元年。
今年5月9日,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亿立舒®”)取得国家药监局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适应症为“成年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容易引起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骨髓抑制性抗癌药物治疗时,降低以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表现的感染发生率”。
与此同时,亿帆医药牵手正大天晴,开展亿立舒的国内商业化工作。
根据公告,2021年8月26日,亿帆医药、亿一生物与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附属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南京顺欣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天晴南京顺欣”)签订了《商业化合作协议》,约定将亿立舒相关的在中国境内的商业化权益独家许可给天晴南京顺欣。
天晴南京顺欣需向亿一生物支付最高额不超过2.1亿元的许可费,以及分级的净销售额提成费。
2022年6月,上述交易各方又共同签署了《商业化合作协议之补充协议》,约定正大天晴南京顺欣将亿立舒的MAH转移里程碑付款由4000万增加为7200万。
对于亿立舒的商业化进度,6月13日,亿帆医药证券部人士解释,“亿立舒生产之前需要取得国内GMP证书,目前正在等待取得GMP证书。一旦取得GMP证书,我们预计将于一两周内进行发货”。
对于具体的商业化策略,上述人士表示,“我们预计不会打价格战,会采用学术推广模式,具体交给正大天晴的销售团队来负责”。
此外,亿帆医药管理层在5月中旬的机构交流会上提到,“亿立舒于2023年5月9日获批,属于6月30日之前获批的创新药,从这点来说,按照现有规则,有资格参加今年年底的国家医保谈判。亿立舒会积极参加今年的国家医保谈判”。
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的获批上市,或将搅动国内百亿“升白药”市场。
根据米内网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G-CSF市场规模约97.2亿元(人民币),2022上半年约47.6亿元,其中长效市场占比约70%。该品种已位列2022年中国等级医院销售排名第13,是国内名副其实的生物大品种。
国内长效G-CSF的主要参与者为4家药企,对应产品分别为石药集团(1093.HK)旗下百克(山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津优力(培非格司亭,2011年获批上市)、齐鲁制药的新瑞白(培非格司亭,2015年获批上市)、恒瑞医药(600276.SH)的艾多(硫培非格司亭,2018年获批上市)以及鲁南制药旗下山东新时代药业的申力达(培非格司亭,2021年获批上市)。
另据PDB数据,2021年上半年国内长效G-CSF产品样本医院市场三足鼎立:齐鲁制药、石药百克、恒瑞医药的产品分别占据40%、34%、26%的市场份额。
亿帆医药证券部人士认为,“(亿立舒)和其他已获批上市产品的适应症是相同的,而我们的产品在结构上更安全,不易发生过敏,疗效上也更优,未来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据正大天晴对亿立舒的预测,预计(亿立舒)2023年-2025年国内销售额将分别达8.52亿元、23.9亿元、30.24亿元。
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后来者亿立舒能否脱颖而出,在医药行业人士分析看来,“这取决于公司的商业化部署、定价等多方面因素”。
力争在年底获得美欧上市批件
针对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的国际市场布局,亿帆医药在6月初的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也提到,亿立舒在“美国和欧盟的审批是今年核心工作”。
从申请进度来看,目前,美国FDA已于6月7日完成对北京亿一的亿立舒上市申请原液生产现场核查。
不过,就在前一天(6月6日),亿帆医药盘中跌停,引发市场对FDA现场核查不确定性的猜测。
对此,亿帆医药证券部人士回应称,“FDA的483表格列出的一些问题,我们会尽快在15个工作日之内提交相关回复”。
公司亦提到,“预计2023年8月欧洲EMA将对亿立舒上市申请进行原液现场核查,具体时间以公司最终收到监管机构通知为准……力争在年底获得美欧上市批件”。
从研发进度来看,早在2018年1月,亿一生物完成了亿立舒首个在美国及欧洲开展的III期临床试验,并达到预设主要疗效终点,安全性达到预期。
此后,2020年6月,亿一生物收到在美国及欧洲开展的第二个国际III期临床试验(简称“05试验”)《统计数据图表合集》,结果显示,第二个国际III期临床试验成功达到预设主要疗效终点和次要疗效终点,药物疗效与对照药品(美国安进公司原研产品Neulasta)相当;2020年7月,公司完成了05试验有关免疫原性的中和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标志着无药物相关的抗体产生。
2021年3月,亿一生物向美国FDA提交了亿立舒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并于2021年5月收到FDA的受理函,正式接受亿立舒的上市申请。
同年9月,亿立舒在欧洲的上市申请也获EMA受理,并进入审评程序。
需要指出的是,全球市场竞争者众多:根据IQVIA数据统计,2022年G-CSF全球市场份额为60.2亿美元,主要以美国安进公司原研产品Neulasta为主。除安进公司原研产品Neulasta外,美国已上市产品还有多个类似物,分别为Fulphila、Udenyca、Ziextenzo、Nyvepria、Fylnetra等。
而亿帆医药认为,“(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就同一产品向美国、欧洲和中国递交生物制品新药上市申请的中国企业之一,除了(亿立舒)在已有的临床数据上有差异性外,还有较PEG化产品在成本上的比较优势”。
据亿帆医药披露,目前公司对亿立舒的累计研发投入达到约12.64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公司2022年总营收(38.37亿元)的三分之一。
2021年-2022年,由于主要维生素B5产品销售量大幅下降,以及部分合作产品纳入集采致使医药服务收入骤减等因素,亿帆医药的营收、净利润双降。如公司2022年营收为38.37亿元,同比下降12.98%,归母净利润为1.91亿元,同比下降31.29%。
可以看到,亿帆医药处在亟需借助亿立舒扭转业绩的关键时刻,但亿立舒后续的全球商业化能否迎来收获期,仍待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