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慧君 编辑|过江鲫
数据来源|iFinD
截至5月30日收盘,自今年一季报披露后,奇富科技(港股)的股价已经由68.2港元/股降至52.3港元/股,不到半月降幅已达23.3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360集团孵化出来最成功的项目,又是首家完成两地上市的信贷科技平台,奇富科技可以说是受到市场相当高的关注。而回港短短半年左右的时间,奇富科技已经从不断攀高完成到持续下跌的转身,即将跌破发行价。
甩不掉的“金融”属性
自从2022年报以及今年一季报的陆续公开以来,奇富科技的遭遇就如同“见光死”。
去年全年,奇富科技营业收入为165.54亿元,同比减少0.49%;归母净利润40.24亿元,同比减少30.40%。如果说这一成绩是行业趋势,还有同业其他公司一同走下坡路。
那么到了今年一季度,大环境明显回暖,陆金所扭亏为盈、乐信、信也科技、小赢科技等公司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而奇富科技当期营业收入35.99亿元,同比减少16.69%;归母净利润9.34亿元,同比减少20.80%,下行趋势加剧。
这使得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丧失信心出走。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今年2月2日奇富科技股价最高达到97.07港元(收盘价),三个多月的时间就一路跌至52.3港元,接近腰斩,目前仍未摆脱下行通道。
奇富科技前身为360金融集团,获得牌照后于2018年开始独立运营,2020年更名为“360数科”、今年再次更名为如今的“奇富科技”。两次更改,奇富科技先后在名称上去掉了“金融”和“360”的标签。
从业务上来看,按照服务性质及相关信贷风险水平,奇富科技可以分为信贷驱动服务和平台服务两大板块。
其中,信贷驱动服务包括重资产放款(贷款)、助贷(担保);平台服务为借款人及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包括轻资产助贷、智能信贷引擎(ICE)、转介服务以及风控SaaS服务。
对于信贷驱动服务的贷款,奇富科技在整个贷款流程中处于高参与度,需要承担信贷风险;平台服务中,对于轻资产模式的助贷,奇富科技则不需要承担信贷风险,主要进行催收工作。
更名为数科后,2021年全年,奇富科技的业务结构确实有了显著的改变,信贷科技业务快速拓展,更低风险的平台服务收入达到64.46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占总收入的比重达38.75%。
但到了2022年,奇富科技向轻资本模式的转型进度反而产生了倒退。去年全年平台服务收入占比下滑至30.01%、今年一季度时进一步下滑至26.91%;公司营收仍然依靠传统信贷驱动。
而据奇富科技在年报中称,2022年轻资本模式下的贷款撮合规模下降,也是总收入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
信贷业务面对整改
尽管从规模上来看,信贷驱动服务的贷款撮合规模占比逐年下降,2022年时减少至43.9%;但仍能支撑起奇富科技七成左右的营收。
平台服务的贷款撮合规模占比达56.1%,但收入却直线下滑。
而后续如果奇富科技的平台服务收入持续下降,仅凭传统放贷、担保业务将很难维持增长。
一方面,早些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增长多是依靠高利率的粗暴式放贷业务创收,以此实现快速扩张。
随着监管和政策趋严,这种擦边高利贷的模式也难以再运行下去。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24%,去年以来,多家金融科技平台开始严格执行规定,全面压降产品借款利率。
而奇富科技也还比较“实诚”,在年报中老实说“我们坚持的定价政策是,任何贷款的内部回报率均不应超过36%”,并在风险因素中表示“通过我们的平台撮合的贷款的定价可能被视为超过法规规定的利率限制”。
截至2022年年底,奇富科技所有贷款的在贷余额为1635亿元。其中利率(回报率)超过24%的在贷余额达54亿元,占比4.1%;这一数字较2021年621亿元及43.7%下降不少。
受到回报率降低影响、奇富科技2022年在信贷驱动服务项下的贷款撮合规模由1628.78亿元增长至1812.30亿元;服务费反而由23.26亿元减少至20.86亿元。
另一方面,此外,受到大环境影响,奇富科技的逾期率也在飙升,2022年90天+逾期率由1.54%增长至2.03%,增幅15.10%;今年一季度进一步上升至2.18%。
这种情况下,奇富科技的催收服务不仅是自身执行,还外包给了第三方团队。而催收行业鱼龙混杂,暴力催收、不当催收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在黑猫平台上,对于奇富科技旗下品牌360借条的投诉数量多达29118条。也不用往下翻,最新的投诉均可见关于暴力催收、泄露隐私等现象。
目前,关于贷后催收的国家标准正在业内广泛征求意见,该标准或将于三季度发布;同时,催收巨头永雄集团也陷入停业风波。
随着监管力度不断趋严,不论是贷款利率还是贷后催收,奇富科技都将面对进一步调整和整改。眼看着转型进度正在倒退,要想真正形成健康良性的盈利体系,奇富科技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机构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