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重磅的新闻就是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国产大飞机,执飞MU9191航班。早上10:32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中午12:32到达北京首都机场。

根据东航的计划,从5月29日开始,这架C919国产大飞机将在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上常态化商业运作。如果有机会去上海成都旅游或者出差的话,我一定要去体验一下。


【资料图】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C919大飞机的产业链非常复杂,但附加值高,属于高端制造。我们将制造环节进行价值拆分之后就可以发现,机体制造、发动机、机载设备分别占比30%-35%、20%-25%、25%-30%,其余系统如内饰等占比10%-15%。

而价值量占比最高的机体制造,又是C919国产化率最高的环节,主要由航空主机厂领衔的国内供应商承制。供应商主要包括中航西飞中航沈飞这两大军工主机厂。

去年9月份民用航空局将在北京为C919颁发适航证,当时市场还炒作过“大飞机概念板块”,但最近因为市场情绪比较差,关注焦点被AI概念抢占,所以直到今天国产大飞机首飞成功了,市场都还没开始炒作。

图我把中航沈飞、中航西飞、沪深300指数和Wind全A指数叠加对比了下,西飞和沈飞年初以来的股价还略跑输指数,真是过气题材不如狗。但在如此低预期之下,明天或许会凸凸凸一下?

数据来源:Wind

每次聊国产大飞机,总是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比如有的朋友会说国产大飞机的国产化率只有60%,就是造了个机壳核心部件还是靠进口,说白了就是个“自主组装”。

我能理解这些质疑,毕竟有质疑有鞭策才有更快进步,全是吹捧就没意思了。但从技术发展角度看,其实是不太可能等到所有零部件国产化100%之后,才组装大飞机的

目前很多核心技术都牢牢地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上,我们想自己进行国产化突破,前期就必须有大量的飞行使用数据来验证研究,而这些是需要漫长时间去积累的

我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我把造飞机比喻是炒一盘西红柿炒鸡蛋。我们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唯一的办法就是去饭馆里吃,也就是直接买。不会炒我还不会拼么,吃多了最起码的摆盘就学会了。

然后再逐渐分项突破,去买西红柿和炒鸡蛋的预制菜,再由我们自己把两道菜炒一块。最终把整盘菜所有环节全部自己完成,甚至连西红柿都是我们自己种的

西红柿是西红柿,鸡蛋是鸡蛋,这两种食材自己单独炒的时候是一回事,配合起来作为一道菜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是光炒蛋,油盐葱就搞定了,主打的就是一个清淡。但如果配合西红柿,由于西红柿自带酸味就需要额外增加白糖来中和。

说回大飞机,也是同样的道理,各种零部件都有它自己的属性,比如机身是要硬一点还是轻一点,如果太重了,那飞机的轮胎可就受不了。最终就会发现,如果单搞一个零部件其实是没办法搞明白整个大飞机的。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整体思维”而不是“局部思维”。

如果真等到100%国产化率再造大飞机,反而有点像“闭门造车”

别说60%国产化率了,哪怕是6%国产化率我们也要搞。因为我们只能边干边学,先确保大飞机安全运行,在此前提下不断获取数据,不断研究进化,最终才能实现完全的自主可控。

前些年我看过一个数据统计说,我们国内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这背后的本质一是国内还有很多低收入的居民,二是机票还是太贵,而机票太贵一部分原因就是飞机还是太贵。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只要是我们能造的,最终必定会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我们做投资不想看见的,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好事。未来飞机的价格打下来了,机票的价格打下来了,体验坐飞机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

在高端制造领域,我们现在看到几条产业链:

1、汽车产业链(逐渐成熟,走向出口)

2、飞机产业链(商飞成功,成长开始)

3、AI产业链(芯片卡脖,星辰大海)

这些都是未来能够承担起逐渐衰落的基建地产的高端制造产业,也是我很相信我们的经济能成功结构转型的核心所在,它们需要的是支持,也需要时间,而我们则需要信任与信心。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