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晶科能源因为丧失融资能力退回A股,如今,好不容易站稳脚跟,却又面临市场低迷融资遭争议的局面。这一次,晶科会是幸运儿吗?
【资料图】
8月18日当周,晶科能源以一己之力带崩了整个光伏板块。
一切要从一份亮眼的业绩报开始。8月15日,晶科能源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6.24亿元,同比增长60.52%,归母净利润38.43亿元,同比增长324.58%!
尽管业绩很炸裂,然而,资本市场却没有买账。
投资者质疑声不断
原因在于,在业绩报发布的同时,晶科能源抛出了一份97亿元的定增预案。随即引来投资者一系列质疑。
质疑一:为何将A股当提款机?上市19个月,募资近300亿元;
质疑二:资金用途存疑。账面资金248亿元,负债高达70%以上,还要融资负债扩产,资金用到哪里了?
质疑三:造血能力几何?N型电池潜力如何?
质疑四:行业产能过剩已成定局,企业为何执意扩产?
8月15日以来,晶科能源再融资计划惹怒市场,导致估价连续下跌近14%。8月18日虽止跌,但是涨幅并不大。截至当日收盘,报收10.71元/股,涨幅0.19%。8月21日开盘后,晶科能源股价再次下跌,截至午间收盘,股价下跌2.89%至10.40元/股。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表示,光伏行业集体扩产都是资本的原罪,如果金融机构不提供资金,光伏企业的扩产就不会如此无序。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企业动辄数百亿元的扩产计划随意抛出,晶科能源也有560亿元的投资项目在开展。5月24日,晶科能源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60亿元(含流动资金)。纵观行业,光伏头部企业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均在融资扩产。
频繁向A股“抽血”
扩产很激进,向A股抽血不眨眼,这也是为什么8月15日该公司抛出97亿元定增计划让市场很失望。根据最新公布的2023年半年报,晶科能源账面货币资金高达248.55亿元,且IPO募资的97亿元还有剩余,今年4月还完成了100亿元的可转债也有结余,如此多的剩余资金不用在项目建设上,却又来A股“吸血”,这是把股民当提款机了?
根据其《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披露,截至2023年6月30日,晶科能源的IPO募集资金还剩余9.26亿元,其中约15亿元被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年初发行可转债募资余额为40.29亿元,其中约29.5亿元被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借款。
晶科系不止是晶科能源一家上市公司在频繁融资,其分拆出去的晶科科技于2020年5月19日在上交所上市,IPO阶段募资25.98亿元;2021年4月又发行可转债近30亿元;2022年11月底定增募资30亿元;2023年2月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29.97亿元等。据不完全统计,上市两年来,晶科科技通过直接和间接融资合计近158亿元。两家公司近年来合计从A股市场抽血近355亿元。如果加上晶科能源新近申请的97亿元,总计抽血可能超451亿元。
晶科系两家公司的持续融资已经引起监管部门关注。今年7月5日,上交所向晶科科技下发《关于晶科电力募集资金使用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及保荐机构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说明IPO阶段募集资金25亿中的6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时,实际用途为什么是支付了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到期还款以及供应链融资公司还款?此外,上交所要求公司全面自查自上市以来历次募集资金的存放和使用情况,说明是否均按照相关规定及已披露的资金用途进行使用,是否存在其它募集资金使用违规情形。对此,8月9日,晶科科技公告了回复函。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家上市公司的总资金使用详细分类看,有不少资金被用于补充流动性。这就要说到晶科能源和晶科科技的高负债率。晶科能源公司上市1年零7个月,融资规模从来都不小,企业盈利水平尚可,为何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关于投资者的多次质疑,晶科能源在上证e互动平台也公开回应称:公司再融资原因在于:第一,光伏行业需求景气度较高且技术迭代快,为满足市场需求,亟需资本性投资以巩固公司在市场和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第二,公司上市时间较同行相对较短,股权再融资有利于公司降低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成本。第三,目前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项目基于公司实际运营需求而制定,将专注于综合优势明显的山西一体化项目投资。
被问及“除山西大基地外,是否还有其他规划,后续融资安排?”对此,晶科能源回复称,“山西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是公司目前生产模式的重要创新,目前暂无其他大基地规划。此外,公司积极关注海外扩产机会。考虑公司盈利水平的持续改善,并结合本次定增,对后续三期四期山西一体化项目建设暂无相关融资规划。”
募集资金利用率存疑
根据最新公布的半年报,晶科能源资产负债率依然高达74.4%。记者注意到,2012年至今,该公司的负债率都在70%以上高位运行。2019年至2022年,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79.94%、75.24%、81.4%、74.7%。今年上半年,其总负债高达899.83亿元,净资产只有309.66亿元。
晶科系旗下晶科科技的负债率也不低。截至今年一季度,晶科科技总负债253.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2%。而去年底,晶科科技负债总额为248.9亿元,负债率高达66.6%。两家公司总负债超过1100亿元,这难道就是要频繁融资的原因?
一位光伏行业投资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行业当前的一个怪象就是,募集资金有效利用率太低。当热钱涌入这个赛道时,企业想的不是将产品做精做细,而总想着资金都被别人拿了,我不出手都被别人拿去了的心态,仿佛不公布扩产计划就没法出门见人的感觉。晶科能源实控人李仙德当年在外上市融资时吃过亏,这次上市后他肯定会想方设法多融资。大家打着扩产的名义疯狂融资,其实他们都在担心一个问题,资本市场是个‘喜新厌旧’的行业,此时的光伏产业还风光无限,容易募资,如果未来资本市场不看好光伏,融资就会困难,所以他们都抱着‘囤货’的心态在疯狂无序扩产,这种现象严重不符合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规律。”
该人士透露,近期监管部门为了提振A股信心,其实收缩甚至暂停了上市公司融资计划,目的就是告诉上市公司,必须踏实做事。
“不能总是看别人碗里的肉香,光伏行业是个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如果没有足够能力来承担全产业链的压力,以及未来可能形成的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就不应该盲目扩产。当一个产品逐渐成为主流时,大家应该聚焦在自己原有的领域做精做深,不断降低本领域或本环节的生产成本,提高能效,而不是想尽办法募资往上游扩产,不能做硅片的去赚电池片的钱,做硅料片的去赚硅料的钱。这只会导致资金利用率低且产能过剩等问题。”该人士分析道。
目前监管和投资者质疑的问题在于,募资规模如此之大,这些资金用途到底合理吗?
疯狂融资如果单纯为了扩产,投资者也不会如此愤怒砸盘。据统计,目前除了扩产光伏一体化项目外,还有加码TOPCon技术路线,投资者质疑的地方在于,募集资金被用于还债、以及购买不动产。比如,晶科能源在上海等地拿下三栋办公楼,总建筑面积高达4万平方米。
相较于其他光伏巨头:隆基绿能总部在陕西,天合光能有四处物业但是分布在河北秦皇岛和新疆,且办公面积也没有晶科能源那么“豪气”。晶澳科技在北京的总部为租赁。可是,晶科能源的资金用途的确存在“疑问”。记者搜索百度地图也显示,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在上海静安区和闵行区的确有物业存在。
关于投资者质疑新买的办公场地,一位接近晶科能源的人士表示,“晶科能源在虹桥原本就有写字楼,新买的楼宇就在旁边,是个连体建筑,因为业务需要进行了正常的经营资产购买,与融资资金无关。”
P型向N型过渡期也有忧
技术创新方面,当前行业正处在P型向N型过度的阶段,晶科能源在N型TOPCon技术领域布局较快。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市场上P型电池片还占到七八成的份额,甚至更高。但是今年N型电池片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因为其光电转换效率相对有提升。另外,N型电池片制造工艺和成本方面有所降低,有一定可以挖掘的优势。大趋势看,N型肯定成为主流,业内对此也有普遍一致的认可。“
关于近期有传言称,存在TOPCon厂商因设备未达预期,反而将TOPCon设备转做PERC的情况。
该业内人士进一步分析称,“老产品P型电池片去年还很流行,今年就被抛弃,这对企业而言冲击较大,因为每家公司肯定希望,投入巨额资金研发的产品和生产线能够延续市场存量,N型增不增没关系,但是P型产能只要在,产品如何继续卖出去以延续此前投资的生产线寿命,是部分企业在乎的。然而,在光伏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太透明,从原材料价格到成品,企业能赚多少钱,行业一清二楚。但大家追求的都是最好的产品,下游客户也知道需要什么好产品,所以P型电池的人一边在偷偷扩产N型的产能的时候,一边出来骂骂竞争对手,搞点小作文,也是存在的。而且大家都在扩产,整个光伏产业的竞争都是刺刀见红白热化的地步,谁也不服谁,所以有传言和争议是正常的事情。“
关于产能过剩,有业内人士吐槽道,“雪崩来临时,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现在光伏产业看上去都好,不管是装机量,还是产量,在全球都显而易见。但是当大家处于一种无序扩张或者竞争状态的话,只看红眼病,就是别人碗里的肉好吃。希望监管部门可以有序引导。“
目前,TOPCon为N型主流,但若市场技术路线发生变化,比如转向异质结(HJT),是否会对晶科能源产生影响?
对此,晶科能源董秘蒋瑞8月15日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时提到,“这轮技术变更,比较确定的是头部公司都选择了TOPCon,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的优势比较明显。目前看P型确实有过剩,但公司主要出货结构的N型仍然是供不应求的状态。此举也是响应需求和扩大优势,同时亦可降低负债率和利息支出,最终还是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实习生 李彩霞 对本稿件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