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周二公布数据称,以美元计,7月,中国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4.5%,降幅较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12.4%,降幅比上月扩大5.6个百分点。
进、出口增速均不及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7月,出口同比下降11.9%,进口下降5.1%。
虽然7月进出口跌幅超预期,但分析师表示,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企稳,下半年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表现都将有所改善。
(相关资料图)
出口方面,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在研报中表示,7月,欧美需求收缩、东盟拉动乏力,全球和欧美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全面收缩下滑,美国仍在主动去库存阶段,导致我国出口偏弱。同时,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友岸贸易”影响下,我国出口份额一定程度上被挤占。
她指出,今年以来,美国等地推动所谓的“友岸贸易”和“近岸贸易”,并寻求供应链的“去中国化”。当前,美国的进口贸易伙伴中,我国从第一位跌落至第三位,被墨西哥和加拿大赶超。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官网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重约为14%,低于2021年全年的15.1%和2022年全年的14.7%。
常冉对界面新闻表示,虽然下半年外需压力仍在,但我国出口跌幅有望收窄。一是,海外高利率环境虽然可能继续,但外需收紧已边际走弱;二是,随着国际能源价格开始企稳,价格因素有望在三、四季度对出口金额读数形成一定的支撑;三是,二季度人民币汇率存在阶段性贬值,根据J曲线效应,对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可能在四季度有所体现。此外,去年高基数效应带来的同比增速的压力也将在四季度有明显改善。
除上述因素外,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研报中指出,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已在6月见到拐点,下半年降幅将会持续收窄,这将带动出口价格中枢上移,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出口增速下行幅度。温彬预计,今年全年出口增速可能在-3.5%左右。
7月,前三大出口市场中,我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20.6%,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3.1%,对东盟出口同比下降21.4%。主要出口商品中,汽车(包含底盘)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3.3%,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7.9%,集成电路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4.7%。
进口增速明显不及市场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价格因素。尽管受我国稳增长政策发力带动,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反弹,但7月进口商品价格更多反映此前价格下滑阶段带来的影响。
海关数据显示,7月,我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17.0%,但进口金额同比下降20.8%;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同比增长4.0%,进口金额同比下降4.9%;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同比增长2.4%,进口金额同比下降14.9%。
二是需求因素,6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稳增长政策频发,市场预期有所改善。不过,当前实际需求仍在低位,从政策发力到经济转强还需要一段时间。
三是出口因素。“我国对外贸易的一大特征是’大进大出‘,加工贸易占比较高。近期我国出口增速持续处于两位数负增长状态,加工贸易环节产生的原材料、中间品等进口需求也会相应下降。”王青说。
常冉表示,虽然当前国内服务消费已有改善,但商品零售需求仍未显著提振,这对进口需求拉动非常有限。7月,和进口相关产业的消费表现较弱,汽车、石油制品、零售商品的消费增长远不及预期。另外,她也提到,加工贸易占我国总贸易额的五分之一左右,所以7月出口的超预期下行也是拖累进口滑落的因素。
展望未来,王青认为,伴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反弹,加之去年下半年高基数效应消退,价格因素对进口名义增速的下拉作用会减弱。更重要的是,近期政策面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接下来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有望持续出台,三季度起国内经济复苏动能也有望逐步转强,这将提振进口需求边际回升。
“综合价格和需求两方面因素,我们判断下半年进口降幅有望逐步收窄并转正。但在内需改善势头温和、外需下行的情况下,进口需求显著走强并带动进口额高增的动力不足,预计下半年进口增速将在3%以下的较低水平。”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