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未来5至10年,中国药店的总数一定会少于30万家,连锁药店的分店总数则预计会在20万家左右,连锁率可能达到70%以上。   从全球医药市场来看,2016年的整体规模约为11060亿美元,其中OTC市场为1121亿,占据10.3%的份额,而中国的这一数据为15%。从增速来看,全球处方药市场2016年的成长幅度为6.3%,OTC市场则为4.6%。相较而言,中国市场的这两个数字分别是7.8%、7.6%。   一个总的判断是:全球医药市场增速下滑,成熟市场的发展面临更多挑战,但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尽管增速有所下滑,但整体增长幅度仍比较明显。与此同时,全球消费者健康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需求多样化为区域品牌超越全球成熟品牌提供了可能性。   医药分家“三步走”   在实行医药分开的发达国家,零售终端已经成为主要的终端渠道,而中国的零售药店受制于处方来源,尚未达致这一局面,但随着医药分家的逐渐落地,未来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参看图表1)

从图表1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的零售药店占整体市场的份额为16%,对比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基本都是50%以上的水平,我们无疑是比较低的。为什么它们能达到这样的水平?除了是发达国家以外,更重要的是实行了医药分家政策。分家后药店才能成为药品的主流销售渠道,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经济条件。随着“十九大”的报告发布,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毫无疑问中国药店将拥有美好的未来。   那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步呢?未来,厂商、商业公司、医疗机构将为患者提供全产业链的医疗服务,零售与电商将在其中服务各环节、满足各个利益相关方服务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零售终端不仅仅是一个渠道,它是能创造价值的,它所创造的价值对于医生、患者等都可以起作用。如果在医药分家的前提下,药店就是第一终端,而第一终端所干的事情就是满足各个环节的需求——比如协同商业批发,为厂商提供产品流通分销,终端连接,产品使用数据分析,与厂商合作提供患者援助服务等;比如发展多业态零售业务,协同商业批发优势,为医院和医生提供专业化的药品配送,以及药品信息服务;比如,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药事和健康服务,如配药、药品配送、用药指导、用药提醒、健康顾问、中医养生以及其他患者援助、保险服务等;比如成为医保定点机构,作为保险支付渠道与商业保险合作,为患者提供创新性保险项目。   目前,国家多项医改政策对医药零售正在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其中“医药分家”、“分级诊疗”等政策是相当利好因素,而医保支付是撬动零售处方药发展的关键。比如,国家取消医保资质审批,使得医保资源正逐步向零售终端开放。取消审批是第一步,大家正在热议的则是慢病定点服务社会药店是不是能够承接?医保怎么对社会药店进行管理和监控?这是一个最大的制约因素。现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区域性试点对接,长远来说,分流门诊尤其是慢病管理这一块,对零售药店的体量增加意义最大。(参看图表2、3)

当下,我们国家做的是实现医院经营利润与药品销售利润的利益分家,具体措施以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为代表,2017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路,但至少我们已经走出了政策性的第一步;未来10年,则是完成实体分家,实现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与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通过药店分级政策落实推动药店分层承接外流处方;更长远的未来,则是实现专业分家,也就是药店代替处方医生为病患提供专业的药事服务,药店成为医保提供药品福利管理的主体。   总体来看,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以及医药分家的深入实施,零售药店的数量将急剧减少。国家不可能说一下让40多万家药店全部能够接触处方药,不可能把医保在这些点全部进行信息互联互通,一定会通过分层分级来实现。未来5至10年,中国药店的总数一定会少于30万家,连锁药店的分店总数则预计会在20万家左右,连锁率可能达到70%以上。

对此,本人以此做如下分析:

首先关注零售药店药商主营类公司如一心堂、星昊医药、康泽药业 、大参林、国药一致、上海医药;

其次零售药店药商药房辐射范围最大的是国药一致、其次是上海医药;

三是关注零售药店药商药房类公司如丰原药业、上海医药、人民同泰、国药一致、白云山、老百姓、福瑞医药;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国药一致、其次是上海医药;

四是关注零售药店连锁类公司如浙江震元、嘉事堂、国药股份、九州通、豫园股份、辽宁成大、柳药股份、华通医药、益丰药房、路燕医药、同仁堂、国药控股、老百姓、上元堂、大参林、一心堂。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一心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