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相较具体的方法路径,笔者认为腾讯更值得其他中国企业学习的,是其对于企业在社会价值创造方面的深刻认识。

路言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相关资料图)

1

笔者在回顾全球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商业思想时,有时会想,如果德鲁克先生还在世能够到访中国的话,当其看到腾讯这家公司时,应该会很感兴趣。

众所周知,德鲁克是全球商业史上最伟大的管理学家,但他本人其实一直将自己定义为社会生态学者。经历过一战、二战两次重大苦难的德鲁克,一生都在致力于围绕“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苦苦探索,最终他发现,在政府与家庭之外,以工商企业为代表的组织,是促进一个美好社会形成的重要力量。

所以他此后开始将研究重心逐渐转移到以企业为核心的组织管理领域,并为企业管理定义了3项核心维度:第一项是获得经济绩效;第二项是使工作富有成效,帮助员工获得成就;第三项是管理组织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

在当代商业界,对于第一项与第二项职责已经逐渐形成共识,但对于企业在社会责任的职责上还存在较大分歧,只有少数企业已经有所认识。而德鲁克很早就洞见性地认为,每个企业都是社会的一个器官,不能独立生存,要证明自身的合理性,除了获得利润,还必须要创造社会价值,有利于整个社会才行。

德鲁克于2005年辞世,当其在世的时候,企业除了通过自己的产品让用户受益,以及承担创造就业、缴纳税收等基本的社会责任之外,一直很难再在一些核心的“社会议题”上有太大的作为。不过最近20年,一些企业在社会责任上,有了更多开拓性的探索。

其中,中国的腾讯公司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近些年,腾讯陆续提出“科技向善”使命愿景,推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抛出了一个甚至在全球都比较少见的探索思路,就是把社会价值融入业务流程,用核心能力解决社会问题,让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合二为一。

显然,这对于德鲁克当年抛出的理想企业思考,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试验。

2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4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辉煌时代,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获得了较大提升。但同时,也还有一些棘手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很难单纯靠政府或个别力量来解决,更多有赖于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腾讯把目光放在了这些问题上,2021年推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腾讯宣布投入1000亿元,助力探索重大社会议题,比如基础科学研究、适老化、青少年保护、社会应急等。

以互联网科技企业的身份,用战略级投入助力社会议题,这是一个在全球都不多见的尝试。因此两年间,笔者一直保持对腾讯这一探索的关注。就在前天(6月28日),中国首部无障碍法律出台,刷屏了朋友圈,紧接着第二天,腾讯和中国残联就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签署了战略合作。

在对具体合作的内容和方法做过一番研究之后,我想抛出对于腾讯做社会价值的几点思考。我认为,它在几年的探索中,有了逐渐成熟的方法论。

首先,坚守产品技术的核心能力,作为助力社会议题的基础与原点。

以腾讯与中国残联合作为例,最核心的重点是“无障碍联合创新实验室”。简单来说,这个实验室要完成两个最核心的任务:

第一,提供种类更多、体验更好的信息无障碍产品,比如现场展示了为视障人群开发的天天象棋,还有为听障人群定制的低频QQ音乐专辑;

第二,把腾讯核心技术落地更多无障碍应用场景,比如将腾讯会议的AI降噪技术,打造为天籁inside助听器,让听障人群的体验升级好几档,还有《和平精英》游戏开发的触觉反馈技术,不仅用于输入、导航等线上场景,还有望用于建筑、辅具设施上,这将极大方便视障人群感知现实环境。

不只是无障碍,2021年引起全社会关切的河南暴雨期间,腾讯文档团队只用几分钟,快速执行上线了33个救灾模板,用于救助信息登记与传递,成为当时感动人心的“救命文档”。去年新冠疫情刚放开期间,为了帮助解决药品短期紧缺的难题,腾讯出行团队经过两天研发和内测,推出了药物公益互助平台——产品技术始终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事实上,早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推出之时,马化腾就曾经分享过自己对于“信息科技”能力边界的思考:

“跳出公司来看,还是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的。而且深入观察能够发现,大量领域跟我们目前擅长的信息科技有很大的关系”。

信息科技大有可为,将信息科技与广阔的社会应用场景连接,其所爆发的社会价值乃至商业价值,都极有前景。腾讯的多项业务与产品都覆盖高达上亿级别的用户群体,当每一个业务、每一个团队、每一个个人都真正把对于社会价值的思考融入到业务与产品中,产生的力量是无可限量的。

其次,多方共创、资源联动,最大化推动社会价值飞轮。

“开放”是腾讯近十年来在核心业务上的一条战略主线,腾讯深知“开放”的力量,所以在社会议题解决方面,腾讯天然继承了这种思维模式。

仍以无障碍环境建设为例,腾讯联动了中国残联公益组织,包括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中国盲人协会、中国聋人协会、中国肢残人协会等,一起推动战略合作。

这并不是一次仅限于“名号”的合作,事实上,残联相关组织将为腾讯无障碍提供极其关键的帮助。互联网产品无障碍设计的一大痛点,就是作为普通人的工程师很难天然理解障碍人群的需求,与残障人群的对话和连接显得格外重要。

以天天象棋视障版本为例,业务相关人在现场分享中提到,在残联支持下组建由100多名用户和专家的讨论群,在项目前期需求调研、开发、测试的整个过程中都提供了关键帮助。联合创新实验室也面向社会启动了万人规模的用户招募,这样大规模且专业的用户团背后,当然离不开中国残联各协会组织的支持。

在此之前,围绕青少年保护和发展,腾讯还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展开了战略合作。其中一个重要的落地项目是《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有丰富的科学家、艺术家等各领域大师资源,腾讯拥有内容创作与平台连接优势,双方已经邀请杨振宁、戚发轫等100多位大师在《大师讲堂》线上节目中为孩子们开讲。

不仅社会组织,普通大众也是腾讯的共创伙伴。救命文档在24小时里,以250多万次的访问量、超过30万人次的参与修改量,创下产品单个文档的访问量纪录;药物互助平台“新冠防护药物公益互助平台”在4天内有超过26万条求助与帮助信息——产品技术是推动社会共创的起点,而每个人的参与,才能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最后,长期投入、保持耐心,解决社会议题需要定力。

作为一家在业务上以“长期主义”著称的企业,腾讯深知战略耐心与战略定力的重要性。而社会议题相较商业议题更加复杂,需要更大的耐心与定力。

腾讯在很多议题上的投入,都以10年起,比如无障碍,早在2007年就从与中国盲人协会合作开启,已经积累了16年;基础科研上,腾讯一年一度举行、每次邀请数名全球顶尖科学家同台演讲的腾讯科学WE大会始于2013年,也持续了10年,“科学探索奖”与“新基石计划”等扶持基础科研的奖励项目,从开始都是长达10年以上的规划。

这种长期规划,一方面源于腾讯对社会价值议题复杂性的认知,明白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贡献,绝非一日之功,必须有长期主义的韧性,而不能只是短期做秀,浅尝辄止。

但笔者认为很重要的另一方面,是腾讯“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的独特模式创新,让腾讯以核心能力助力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形成一种有效正反馈,而非凭借一波流的投钱,是长期主义真正能够长期,最重要的底座。

总结上述三个维度,它们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技术与产品是一切的根基,为腾讯能够突破性解决社会议题创造差异化武器;社会共创是放大器,可以让腾讯在解决社会议题方面事半功倍,避免陷入孤军奋战、闭门造车的困境;长期投入则是必要条件,最终推动腾讯在解决社会议题方面形成巨大的复利效应与飞轮效应。

3

基于产品技术的核心能力,与社会各方共创,坚持长期投入,如果只是对腾讯解决社会议题的方法论进行总结的话,上述三点并不复杂。

但笔者在长期商业研究过程中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任何先进的方法论与工具都是其次的,而“思想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思想意识”正确,正确的方法与工具往往也就水到渠成。在“思想意识”上如果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即使掌握了最正确的方法与工具,也无济于事。

助力社会议题解决,亦是如此。相比上述方法路径,笔者认为腾讯最具独特价值的,是其对于企业在社会价值创造方面的深刻认知。

腾讯总裁刘炽平曾经分享过高层当时对于“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的讨论,“每一个人都非常支持”,争论不是围绕“该不该做”,而是围绕“该如何做”,因为“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路径给我们做参考”,最终他们确定以一种不设限、不封顶的方式去做。

这种共识下,腾讯最终在“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下提出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战略,成立“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事业部,作为腾讯发展史上的第四次战略升级,并宣布投入1000亿元,用于疫情防控、基础科学研究、应急救护与乡村治理等诸多社会议题领域。

这让腾讯成为了一家特别的科技公司。在腾讯之前,我们从未看到一家商业公司曾将“社会价值”作为公司最顶层的战略,没有见过一家公司专门成立“事业部”级的组织来推进社会价值战略,更没有见到一家企业投入千亿级的资金用于社会价值创造。

之所以有如此突破性的投入,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以马化腾、刘炽平等为核心的腾讯高层,对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马化腾曾明确地指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会和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一起,成为我们未来所有业务的底座。这个底座如果扎得不够深,上面就长不大,天花板肯定会出问题。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所作出的贡献之间,没有合理的比例,是不可能往上生长的。这是我们看到的客观情况。”

认识到企业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作为社会的一个器官,从整个社会中获益,也需要反哺社会,并付诸行动——笔者认为,腾讯这种“社会企业”的思维模式是更值得中国其他企业思考与借鉴的。“水大鱼大”,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未来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有赖于整个社会土壤。所以解决社会议题,创造社会价值不是企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应该成为与获取利润并列的事业之一。

不管贡献大小,我们建议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未来都能够承担起“社会企业”的责任,努力在一些社会议题解决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当无数的企业都行动起来,那么将形成一股巨大的“利他”与“向善”的力量。届时,德鲁克所希冀的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的愿望也将有望达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