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城记忆

老城成了记忆中一部分,时代的变迁诉说着岁月的兴旺 ,岁月的长河不断向前流淌。

今年刚刚退休的义仓巷居民王学武,从小就生活在老城,熟悉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在他的笔下,我们仿佛可以看见早已湮灭在历史尘烟中的二郎庙里的旧模样,甚至可以闻得到当年袅袅的香火,听得见忙碌在这个古老小巷里的大妈们,站在家门口,拉长了尾音喊道:“伢啦,来家吃饭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

二郎庙巷变身北含山路

二郎庙巷是老城靠近北城墙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由南向北,依次连接北油坊巷、柳木巷(“文革”中改名向阳路)、徐小巷、义仓巷和吴山巷。

▲北含山路便是当年的二郎庙巷

二郎庙巷由于连接柳木巷与徐小巷,故而交口处的年轻人常聚集在一起胡吹神侃,摆枰手谈。夏夜乘凉,坐在巷道口的凉床上,吹的吹,拉的拉,弹的弹,怡然自得,好不热闹。悦耳悠扬的旋律便随着微风四处飞散。

2

记忆中的二郎庙

二郎庙巷当然是因二郎庙而得名。二郎庙位于二郎庙巷与柳木巷的东北交口。

大门朝南,四围是佛殿,高大宽敞,菩萨佛像也威武雄伟,彩塑生动。那时,我在柳木巷小学读书,有段时间,学校因修缮,曾租用佛殿做教室,坐在后面的同学捅破扎墙的芦席,我们轮流着看稀奇。庙的庭院很大,两个班的学生课间玩耍也没有感到局促。

3

曾有两件事轰动合肥

二郎庙的主持是胜海法师,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只有一个徒弟,形同母女,二郎庙成了尼姑庵。 胜海法师慈眉善目,言语霭霭。二郎庙在“文革”中平安无事。原因是二郎庙早就名存实亡,成了居民住处,师徒俩靠收取房租度日, 之后二郎庙有两件事曾轰动合肥。

徒弟入党

纸箱厂的党组织将一个佛教徒转变成一名先进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这在当时可以作为思想改造成功的一个典型实例吧。

支持农妇

一位舒城农妇不忍丈夫家暴,找到胜海法师要求出家,胜海法师收留了她。她的丈夫闻讯赶来要人。平日里和蔼可亲的胜海法师征询农妇的真实想法之后,坚决又坚定地支持农妇,义正词严,大义凛然,不禁令人刮目相看。

4

蝴蝶巷里改名宝莲寺

上世纪80年代,因修建寿春路及后来的淮河路改造,二郎庙拆迁了。胜海法师不愿迁徙他处,最后落脚在明教寺东侧的蝴蝶巷里,改名“宝莲寺”,但格局狭小多了。如果你有空迈进寺里,或可见到胜海法师还站在佛堂里向你微笑呢。

▲宝莲寺门前的大香炉里常年烟火缭绕

时光荏苒。当年的柳木巷和徐小巷合并为寿春路,二郎庙巷也被北含山路取代。地平了,路宽了,平房变成了楼房。淮河路步行街一年到头都是人声鼎沸,一片兴旺的商业气息,但是我的脑海里总爱浮现当年的景象。

我想,没人留念贫穷和破旧,其实,人们眷恋的,是生活的温馨;不舍的,是生命的印迹。

来源:掌上四牌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