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七月盛夏,恰逢暑假,广大青少年儿童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再次牵动多方的神经。进一步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是保护青少年儿童的必要之举,也是加强安全教育和应急管理的重要方面。尤其在暑假来临之际,防溺水宣教务必千叮咛万嘱咐,只有做到防溺不“放假”,才能安全过暑假。
在碧波万顷的美好下往往潜藏着波涛汹涌的危机。因贪凉戏水、结伴玩水、独自野泳等酿成的溺水悲剧每到夏季都在全国上演,一起起溺水事故为公众敲响了警钟,稍有不慎,就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痛定思痛犹未晚,未雨绸缪是关键。如何让防溺水宣教过耳更入心,应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共担之责。
学校要强化宣教防溺水安全常识不缺位。呵护祖国的花朵,宣讲防溺水知识磨破嘴皮都不为过。在湖北宜都,各大中小学“摩拳擦掌”,当起了防溺水安全宣教的“急先锋”。宜都创新实验学校邀请长江航运宜都派出所警官带来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同时学生们表演了情景剧《不为丝丝清凉,反误卿卿性命》,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让“珍爱生命、谨防溺水”的意识入耳入脑入心。安全无小事,生命重于山。学校作为青少年儿童的另一个家,必须为他们托举起防溺水的“安全网”,让孩子们快乐一“夏”的同时也能过个平安暑假。一方面,要提前打好“预防针”,在暑假前几个月就要围绕防溺水开展各项工作,譬如教师家访、开展主题班会、进行防溺水知识测试、进行校园模拟演练等,切不可发下给家长的防溺水告知信就“一发了之”。另一方面,在暑假期间也要持续关注不断线,在家校群里天天提醒、时时告诫,对父母不在身边的农村留守儿童、家中无人照管的学生则要重点关注,常态询问。
家庭的日常监管要到位。近年来,因家长疏于监管、麻痹大意导致青少年儿童溺水的事件屡见不鲜,广大农村地区更是成为“重灾区”。事实上,许多惨痛的故事本可以避免,只需要家长多重视、多注意、多留心、多警醒。对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不在身边,隔代监管常常力不从心,在炎炎夏日来到野外“清凉”成了让人向往的娱乐活动。因此,要做好留守儿童父母的思想工作,尽量在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条件不允许的也要时时打电话叮嘱,并与孩子们的爷爷奶奶说清防溺水的重要性,提升思想警惕。与此同时,家长们自身也要多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带动孩子一起学,让家庭成为防溺水宣教的另一阵地。
社会要助力防溺水安全工作及时“补位”。7月3日,在湖北宜都,共青团宜都市委联合市教育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市妇幼保健院组织开展了2023年暑期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多方携手共同筑牢青少年儿童防溺水安全“堤坝”。不仅如此,自宜都市成立冬泳志愿者团队以来,他们日复一日坚持在清江边开展义务巡查,默默守护江上安宁,多次进学校为青少年儿童宣讲防溺水知识。过好平安暑假、快乐暑假,社会力量要积极“补位”。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地区野生河塘、水库等危险水域的巡查,在醒目处设置防溺水安全警示标志牌,配备溺水救援设施。除了“堵”,也要“疏”,要正确认识孩子们亲水的天性,结合实际情况,对接游泳场馆,给城区和农村的孩子们补上游泳课程,把防溺水课开在游泳馆里,让青少年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学懂学会防溺水常识。
江河无情,生命无价。防溺水安全宣教“一失万无”,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打好“组合拳”,才能最大程度为青少年儿童们撑起“平安暑假”的蓝天。惨痛的事故犹在眼前,悲痛的教训令人沉重,时刻紧绷防溺水之弦,让孩子们快乐一“夏”,平安一“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方海燕(宜都市聂家河镇)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