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路街道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过参与式社区规划

逐步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

从“人人参与”到“人人享有”

再到“人人有归属”,

努力提升居民群众参与感、获得感,

曾经的“金牌小区”,

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东明路街道三林苑居民区曾于1996年荣获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评比综合奖金奖,是建设部全国第三批城市住宅试点小区之一。

三林苑最大的建设特点是架空层,住宅底层架空,能使群体内部空间自由流通,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空间组织灵活、统一又有变化。

但由于架空层权属不清晰,有居民将其私自占用,原本的设计亮点,成为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

汇聚民智

东明路街道以缤纷社区项目建设为契机,指导三林苑居民区党总支、居委、物业、业委会,共同推进三林苑居民区架空层公共空间改造工作。

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召开6场座谈会,并邀请同济大学专业设计团队发放调研问卷,对已完成率先清理的架空层开展深入调研和分析,并针对周边居民年龄结构、偏好和诉求,发动社区规划师共同参与,经过充分讨论,达成改造共识,形成最终改造方案——将架空层分别改造成停车位和家门口的休闲空间。

方案形成后,居民全程参与社区公共空间的规划、更新及后期维护,最终打造形成了集儿童活动、健身锻炼、学习阅读等多功能的共享空间“林苑小舍”。

主体装修由街道完成,而其中的微波炉、台灯、办公用品、健身设施、图书、摆件等物资由业委会和社区居民规划师工作室组织居民捐献自筹。

现在,这里成了居民们日常休闲的手工工作室、社区会客厅、美术馆等,设置了亲子活动室、乒乓球室、图书室,成为小区的网红打卡点。架空层内的日常值班、打扫卫生、维修维护全部由居民自行安排。

除此之外,改造还包括将公共绿地改造成可步入休憩的静谧花园;

将小区废弃水池改造为儿童乐园,打造儿童友好空间,提升小区综合环境面貌;

三林苑的“三林客厅”作为社区花园旗舰点之一,在“花开东明”系列社区花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林苑经架空层整治,482间架空层空间清退;经工程改造,24个过街楼用于会客厅、作业吧、练功房等9大应用场景;停车位改造后预计可停放机动车约216部,非机动车约888辆。

目前,小区综合整新、社区雨污水混接改造、低碳社区试点、智慧社区项目均在三林苑持续推进,社区综合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参与式治理

在三林苑硬件“蝶变”过程中,社区治理队伍蓬勃发展,目前三林苑共培育治理团队15个,活跃在社区规划、文明养宠、电梯加装、手工制作等各个领域,共培育社区规划师72名,全市第一个社区规划师社会组织“东明聚明心社区规划与营造支持中心”在三林苑诞生。

随着街道社区规划师培育工作坊的开展,三林苑居民区发掘了以第一届毕业学员姚静晶为代表的30余名在地居民规划师,并成立了自治组织“三林花社”,建成了20余座迷你社区花园,推动了架空层治理后的法治墙彩绘、过街楼空间设计等社区微更新活动。

同时,还形成了议题产生——民主协商——方案形成——项目实施——居民评价的工作链条,产生了社区规划提案30余个,实现居民从“被动式管理”到“参与式治理”的转变,进一步探索具有三林苑特色的民主议事协商机制和模式。

多元活动

以“美好社区,先锋行动”为契机,东明路街道开展了社区创新公共艺术实践,推动“生活博物馆”主题活动——居民结合老物品讲述自己与社区、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故事,进而折射社区的历史变迁和城市的文化积淀,构筑社区共同的文化记忆。

联合“PARS自由游戏”,30组亲子家庭共同搭建属于孩子们心目中的“三林苑皮卡游戏场”,让孩子在自由、自主、自发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也让亲子家庭们对于社区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同。看到自己的提议和想法得到重视,居民们不仅出谋划策,还亲手美化小区里的每一块土地。

近年来,三林苑居民区获得了第三届浦东新区基层治理示范社区称号,三林苑架空层空间再造项目入选上海市“美好社区先锋行动”首批16个社区行动项目,三林苑参与式治理案例获得上海市第二届社会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十佳创新展示项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