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2023年高考拉开大幕。和往年一样,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依然受到广泛关注。
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中,4道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天津、上海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及1篇微写作。
今年的作文命题有哪些亮点?注重考查学生的哪方面能力?折射出语文教育的哪些新趋势?“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资料图片)
6月7日,在贵州省黔西一中考点,考生与老师击掌鼓劲后奔赴考点。新华社发(范晖摄)
主题突出:注重培根铸魂,厚植家国情怀
注重立德树人、传承传统文化、紧扣时代脉搏,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主题方向。
对此,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力争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鼓励学生在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厚植情怀、锤炼品德、砥砺心志。
其中,全国乙卷点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等时代命题;北京卷以“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为例引导考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新课标ⅰ卷的“故事的力量”,可以从新时代中国故事“主讲人”角色出发,探讨如何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
专家认为,2023年高考作文题注重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彰显家国情怀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特点,今年的全国乙卷、新课标ⅰ卷、北京卷、天津卷都体现得比较充分。”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胡欣红说。
全国甲卷提出“时间”“技术”两个关键词,简洁的导引文字引导考生思考人的主体性;新课标ⅱ卷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空间”之意义内涵,鼓励青少年勇敢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上海卷则针对“好奇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看起来是在讨论‘好奇心’,实际是引导学生积极面向陌生世界,探索其中奥秘。这种探索既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又富于人文意蕴。”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王希明说。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仍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主题。
新课标ⅰ卷“故事的力量”,考生可以联想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苏武牧羊、木兰从军等故事带给自己的启发。天津卷选用一副对联,引导考生立足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历程,针对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修身处世的滋养、从革命先贤身上汲取成长的智慧与力量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写作。
专家表示,试题命制旨在引导广大青少年勇于创新、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在新时代扬帆起航,笃志前行。
考查重点:强调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语文试题加大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引导考生提升逻辑、形象和科学思维能力。
比如,全国甲卷作文材料文字精到、发人深思,需要考生从话题出发,结合个人体验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分析、归纳、反思相关现象,凝练成自己的观点,再寻找并使用恰当的证据支撑观点。
“试题材料非常简洁,要求考生调动联想、迁移、推理等能力,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形成观点、展开论证。这其中需要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批判意识,是高中生的必备品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申继亮说。
上海市嘉定一中语文高级教师倪超说,今年上海作文题延续多年来的命题风格,语言平实,具备足够的开放度,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如何在貌似友好的审题中形成具有批判性、独创性的立意角度,对考生具有一定挑战性。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王本华看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注重考查考生能否更加全面地发现和思考问题,也提供给考生展示思维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的舞台。
北京卷以“续航”和“亮相”两个二字词作为题目,新课标ⅰ卷围绕“故事”作文,天津卷以一副对联作为材料。专家认为,这些题目材料限制少,思考空间大,十分适合展现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水平。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解题”的过程正是思维展开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对作文材料的立意阐释,在文章写作中应转化为对鲜活事例的展现、对丰富事实的分析。事实材料在心中涌现、筛选并经语言文字外化的过程,也是内在思维的碰撞过程、情感的激荡过程。
“这些题目的主题,都是学生曾经思考过或应该思考的,需要考生唤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表达。”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桂华提示,少一些空泛议论,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实感,立论才有依托,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
折射趋势:引导深入思考,提倡真实表达
多位专家认为,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可以发现作文题更加立足学生生活,注重语文实践。由此也折射出语文教育发展的一些重要趋势。
——贴近学生生活、突出人文教育。
郑桂华表示,今年的作文题目题干简洁、要求清晰、张弛有度,体现出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
从2020年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到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再到今年新课标ⅱ卷“青少年自己的空间”……在专家看来,近年来,语文作文题与青少年生活和心理更为贴合,有助于学生更好表达所思所想。
“作文试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便于考生展开思考与联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奇说。
——深入阅读、延伸思考、个性写作。
今年新课标ⅱ卷作文是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即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材料,衍生出相关作文话题,写作与卷内其他模块材料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对话性。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指出,读写结合类试题是首次在高考全国卷中正式使用,所以只和其他模块材料进行弱关联,避免阅读障碍造成审题立意困难。透过这一题型,可以看出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阅读、写作、思考相结合,这也为接下来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
——灵活运用知识、培育核心素养。
在专家看来,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近年来,语文作文试题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更加注重展现考生的综合素养,鼓励个性化表达。
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近年来的高考语文作文告诉学生们,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张云佳表示:“结合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在未来授课中,既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应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将培育核心素养融入教育教学的同时,更好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表达自我。”
【新闻链接】
新华时评|人生路遥贵有恒,投身家国须笃行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6月7日,2023年高考大幕开启,全国1291万考生自此书写人生新篇。
随着高考作文题的披露,一道道关乎当下与未来、个人与世界关系的宏大命题展现在千万考生面前——怎样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在岁月峰回路转中坚守初心?如何在人生的百舸争流中,既展现自我又兼容并包?探索陌生的世界,难道只是因为好奇……对众多年轻人来说,高考仍是迈向成年的一道门槛。在跨过去的一瞬,低头思索一下人与时间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已知与未知的关系,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成年礼。
答案当然不会千篇一律,如同未来的人生必将各有精彩。多年以后,当品尝过人生的欢笑与泪水、成功与失败,时间也许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人生路遥贵有恒,胸怀天下且笃行。
何谓有恒?水滴石穿彰显光阴伟力,岁月长河中能砥柱中流的无非坚守二字。“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正如今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所揭示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播如此迅捷,人们眼界宽了、选择多了,更替变化的浪潮汹涌,坚守就显得尤为可贵。
“祖国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面对广袤与未知,高考前张桂梅老师一番寄语平和坚定。在日复一日的早操晚课中,在年复一年的质朴陪伴中,孩子们心中深植“唯有一直走”的信念,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
何以笃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聚沙成塔需要锲而不舍。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里“续航”“亮相”这两个词想必会让不少考生怦然心动。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新产品的发布等每一次亮相无疑都备受瞩目,成为人生的高光时刻。毋庸置疑,每一次成功亮相,注定依靠久久为功,离不开起而行之。而要把一次次亮相串成人生的珠链,考验的则是人生的续航能力。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林海田野、海岛边疆、车间厂房……盛世中国,天高地阔,青年力量体现中国力量,青春奋斗承载中国梦想。走过千山万水,仍须跋山涉水。投身家国、时代的浩瀚大海,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正是青春正确的选择!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杨蓉
本文作者:新华社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朱瓅